柔性长余辉发光材料文献综述

 2021-10-24 15:49:2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有机长余辉发光,即超长有机磷光是一种撤去激发光源后,仍然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在可见光范围内持续发光数秒至数小时的现象。

由于这类材料具有超长的发射寿命,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以及丰富的激发态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和数字加密,防伪等领域。

与传统的无机材料相比,有机材料原料来源更广泛,分子结构更易修饰,制备工艺更加简单且更轻质柔性。

最早报道的有机长余辉材料可以追溯到1939年,室温条件下Clapp等人首次在四苯基甲烷以及四苯基硅烷中观测到了持续时间为23 s的蓝绿色发光现象,通过实验证明,是由于材料中含有少量的杂质导致了材料长寿命的发光现象。

1967年Kropp和Dawson等人在室温条件下将六并苯和氘代六并苯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掺杂,得到了两种寿命分别为2 s和23 s有机长余辉材料。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十分缓慢。

直到2007年,Fraser等人在室温条件下,将二氟硼二苯甲酰甲烷与聚乳酸包附,获得了一种寿命达到0.17 s的超长有机磷光材料。

之后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才逐渐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为获得超长磷光材料,理论上主要的途径有提高系间窜越效率和抑制非辐射跃迁。

目前针对这两点已经提出了多种策略和方法,例如多组分主客体掺杂(主体分子能够为客体分子提供一个刚性的环境,有效抑制客体分子的非辐射跃迁)、晶体工程(通过晶体诱导产生超长有机磷光,能够有效抑制发色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同时为了提高系间窜越速率)、引入重原子(如卤素原子以提高自旋轨道耦合)、H型聚集(在晶体堆积下,两个平行堆积的分子之间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造成能级劈裂使得最低能级成为发射禁阻态并达到稳定三线态激子获得超长寿命的磷光发射的目的)和碳量子点(碳点表面具有很多方向羰基,该官能团促进系间窜越,同时碳量子点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时与聚合物基质有强烈的氢键作用,限制激发态能量的耗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