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435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世人都说树大招风,在官场中,级别越高的官员越引人瞩目,容易成为关注的焦点,所以大部分级别较高的官员都能做到警言慎行,注意形象,倒是级别越低的官员,就像森林中的小草一样普通,其腐败行为更为隐蔽,不易被觉察、被聚焦,容易成为监管的盲点,反腐的软肋。当贪腐成疾、公信力不复存在之时,党的执政地位与国家的和谐稳定就无从谈起。小官巨贪频频出现,其手段之恶劣,数额之巨大令人咂舌。基层官员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力量,基础如果不牢,发展就难以稳健。所以,治理小官贪污,势在必行。
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研究小官巨贪危害的研究:李媛认为小官巨贪的现象表明贪多贪少与官大官小并不成绝对的正比,而是与其权力息息相关;而权力的大小与行政级别也并不成绝对的正比,关键是手中到底握有多大的实权。小官官位虽小,却身居我国最易寻租的领域,手中握有实实在在的权力,其有充分的诱导腐败因素。另外,小官官位虽小,却最接近基层,而我国基层官员人数众多,一旦腐败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李媛:对小官巨贪现象的反思,《南方论刊》2012年,第1期)。王芳认为鼠洞毁屋,蚁穴溃堤。与老虎相比,苍蝇是党内的小蛀虫,但其危害性却毫不逊色,甚至因更加贴近群众,更能让群众感受到切肤之痛,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王芳:治理小官大贪重在治权,《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第 8期)。(2)关于小官巨贪原因的研究:牛鹏力认为,造成目前这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但从目前实践看,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惩治力度不够,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牛鹏丽:防治齐抓反腐败,《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李卫东认为第一, 腐败的共同根源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第二,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三, 社会转型时期各项制度滞后的影响。同时, 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产生也有着直接和具体的原因。一是腐败态势及防治对策的理论研究不够且缺乏创新和超前意识。二是缺乏有效的反腐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关系不顺,造成监督失灵。三是腐败成本和风险大大低于腐败收益。四是官员对上负责, 却忽视了对群众负责, 实际上造成了对上和对下负责的对立, 群众的民主监督失灵。(李卫东: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特点及成因分析,《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3)关于小官巨腐治理对策的研究:吕德文认为对策有从源头上治理小官贪腐 治理小官贪腐,必须进一步打破基层利益共同体的格局,缩小乡村两级之间的利益交换空间,其关键是重新定位社区、村干部的职能。还要整合既有的小官贪腐治理机制。(吕德文:小官巨贪发生机制探究,《北京日报》2014年,第17 期)。吴勇毅认为铲除腐败,需依靠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根除腐败的关键。(吴勇毅:铲除腐败,需依靠制度建设,《IT时代周刊》2012年,第9期)。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也面临着小官腐败的问题,他们从建设廉政法规开始对反腐败进行立法,通过加强立法,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规范权力运行。英国早在1889 年就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该法令将公共机构成员或官员的主动或被动受贿均被定义为腐败行为。对于犯有此类罪行的公务人员可处以6个月至7年的监禁, 或者加上不设上限的罚款。此外还包括对某些政治权利的剥夺。另外,他们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监督是遏制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国外发达国家设立了强大的监督机构,并赋予其相当大的职责和权威,以有效遏制腐败行为。
笔者通过对小官巨贪的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外关于小官巨贪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建树,并且笔者在综述过程中也深受启发。然而,对于国内目前形势,尤其是十八以后国家对待反腐的力度加大的现实,在这方面研究小官巨贪的成果较少。反腐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根据实际进行创新策略,才能更好的达到反腐的效果。本篇论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根据国内目前实际形势,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经验方法,研究国内小官巨贪的问题,为这个严峻问题提供治理对策。
反腐工作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我党内部的纯洁性与公正性,更影响着民心聚散。作为衣食父母官,更应该心系人民,用自身的权利捍卫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利用自身职能之便,视民生不顾,贪污受贿。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这些小苍蝇也将原形毕露形成。我们以后的政治环境定将越来越纯洁,官员们在政策措施下,也将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到不想腐。
参考文献
l.陈晓英:小官何以养成巨腐,《法制日报》2014年,第11期。
苏永通:科级腐败已成隐患千万级小官巨贪十年查处愈多,《南方周末》2011年,第3期。
李卫东: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特点及成因分析,《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