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基于CCD芯片的人体表面颗粒物沉降量测量随着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情况愈发严重。
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颗粒状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颗粒状污染物接触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人体吸入颗粒物、颗粒物在人体表面沉积。
目前,针对在人体表面沉积颗粒物的实验研究不多,因此,本实验计划使用CCD图像传感器硬件系统测量在不同环境下颗粒物在人体表面的沉积情况。
1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医学研究表明,颗粒状污染物密切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体内的呼吸、循环系统以及癌症等方面,徐媛靖[1]以天津市大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津市大气污染特征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发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升高与PM10质量浓度的增加有关。
Kim K H等[2]指出,人体和颗粒物的接触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颗粒的大小是影响颗粒物有害程度的重要因素。
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较快地在大气中沉降;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漂浮在空中,可被人体吸入,沉积在上呼吸道,但大部分可通过痰液排出体外;而粒径小于 2.5μm的颗粒物(PM2.5)可直接进入肺泡、细支气管等呼吸道深部,严重影响健康[3]。
Seaton A等[4]提出空气污染物中的酸性超细粒子会引发肺泡炎症,这种粒子会引起血液凝血能力的急性变化,并释放可引起易感个体急性呼吸道疾病发作的介质。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免疫屏障,是表面积最大的人体器官,也是颗粒物接触人体的直接途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