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电厂乙醇胺溶液碳捕集装置建模及其经济评估文献综述

 2021-10-28 20:46:3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1],以2010年为例,作为主要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CO2),其排放占据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6%。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50年基础场景中的CO2排放量将达到57Gt,但是在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2℃的蓝图中,CO2排放量不能超过14Gt[2][3][4]。

天然气是发电的主要来源,目前占全球发电能力的22%左右(BP, 2014)。

由于廉价天然气、高热效率和碳减排政策的出现,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十年有望增加(BBC, 2015)。

天然气比煤和石油等其他化石燃料燃烧起来更清洁。

应用了联合循环燃气轮机(CCGT)技术的天然气发电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高净低热值(LHV)效率(接近60%)[5]。

与其他CO2捕集技术相比,采用胺基溶剂进行燃烧后捕集(PCC)可以直接从烟气中去除低浓度的CO2,技术成熟,成本较低,易于改造到现有电厂。

因此,它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电厂CO2捕集技术[6][7][8][9]。

典型的单乙醇胺(MEA)溶剂基PCC工艺如图一所示。

图一 典型的单乙醇胺(MEA)溶剂基工艺由于CO2在化学上是稳定的,待处理的烟气流量大,但CO2浓度低,因此溶剂基PCC工艺的操作需要大量的热量进行溶剂再生,这是阻碍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缺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