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小人国”-儿童成长空间模式探索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1:52

全文总字数:5040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存发展作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基础,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幼儿园、儿童公园、学校,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成了另一个儿童缓解精神压力、激发创造力、提高交往能力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论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在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了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儿童行为心理学、风景园林学等多个学科,对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图创建一个创造丰富多彩、尺度适宜、功能齐全的游戏环境。

本文土要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出发,在充分满足儿童的需求、尊重儿童大性的基础上,从儿童活动场所的用地分类和选择、环境因子、空间组织、场地设计、植物配置、游戏器械、环境设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儿童活动空间规划设计做了一个全新的总结。另外,本文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胡同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价,加强了论文研究的实际可操作性。

关键词:胡同儿童活动规划设计

一、课题背景资料和重要意义

1、课题的背景资料

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景观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景观设计总体上体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创造出了许多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居住区景观空间。居住区的室外活动场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衡量住区性能质量的标准之一。然而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儿童这个特定人群的考虑却做的远远不够,没有随着总体的发展而形成突破。

儿童是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在我国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一93)中,儿童游戏活动场所和游戏设施是各级公共绿地设置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我国居住区环境中儿童游戏场,就不难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儿童游戏场的面积和器械设施等,虽然在指标上能基本符合国家的设计规范,许多小区的游戏设施也十分亮丽,但实际的使用效率却不高;儿童活动场地相对较少,活动形式单调,景观形象单一并且大都缺少整体的规划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景观元素上往往偏于简单设施的罗列,充斥场所空间的一般是一些大同小异的游玩设施、塑胶场地、沙池、水池、观赏绿地等等,以至于看过儿处场地就会由于它的平淡相似而失去兴趣"这种现象说明了我们对于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忽视了儿童行为与心理的需要,造成了公众的关注程度和设计施结果不相称的状况"究其原因,是我们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游戏,在儿童游戏环境的设计忽略了对于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游戏内容、游戏路线、游戏没施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