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选题的背景意义
电力调配方面,我国负荷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3月的发电装机已达到8.7亿千瓦,预计2020年将达到16亿千瓦。因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大电网(或称公用电网)在过去数十年里体现出来的优势使其得以快速的发展,成为主要的电力供应渠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集中式发电面临严格限制,不能在可接受的成本内满足敏感电力负荷需求。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使分布式发电重新回到电力发展的舞台。2003年北美大停电以后,国际上的专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发展分布式电源比通过改造电网来加强安全更加简便、快捷。我国2008年1月南方雪灾的教训也说明在继续发展集中式大机组的同时,要注重在负荷中心建设足够的分布式电源,以在出现非常规灾害或者战时攻击情况下,保证居民最小能源供应和最基本生活条件,并将这种电源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设施和手段,其成本应纳入整个电网运营成本当中。分布式发电具有灵活、高效和环保优势,提供更清洁、优质的电能。并且不需要进行电力输送所需的大量投资,其经济性显著。
但随着分布式发电逐渐植入配电网,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分布式电源单机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相对大电网来说是一个不可控源,因此大系统往往采取限制、隔离的方式来处置分布式电源,以期减少其对大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目前配电系统所具有的无源辐射状运行结构以及能量流动的单向、单路径特征,使得分布式发电必须以负荷形式并入和运行,即发电量必须小于安装地用户负荷,导致分布式发电能力在结构上就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不加约束地接入分布式发电电源会给配电网带来很多问题。
随着新型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力电子接口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提出微电网的概念,希望通过将一个地区的分布式电源和其当地的负荷组成小型电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利用有效的控制理论和保护方法,解决分布式发电并网带来的问题。微电网将额定功率为几十千瓦的发电单元---微源(MS)、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基于微电网结构的电网调整能够方便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DER)互联并接入中低压 配电系统,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DER发电单元的机制。
对微电网的研究,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美国、欧洲、日本都建立了微电网示范工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ERTS)的微电网工程。人们对微电网进行了定义:微电网是一个以一系列分布式电源和群聚负荷组成一个简单电力系统,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力的小型电网。通过微电网的定义和结构可知,微电网技术是新型分布式发电、电力电子技术和储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微电网不但提供dg并网的运行方式,而且还继承了单独dg所具有的所有优点。2)由于微电网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模块,因此不会对配电网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不需要对配电网的运行策略进行修改。3)微电网中dg拥有即插即用的特点,dg能灵活的接入或者脱离微电网。4)微电网中连接了多个dg和储能系统,增加了系统容量,将使系统惯性增大,减弱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现象,提高了电能质量。5)微电网在主电网发生故障时进入独立运行模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dg以微电网的形式并网运行,是发挥dg供能的最有效方式。IEEEl547对微电网的各个环节都给出了相关标准。研究表明,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微电网扮演着一个合法公民的角色,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对电力用户来说,微电网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资源,热电联产(CHP)的微电网还可以提供热能需求。
然而,微电网的控制原理和保护技术复杂。所以,必需研究新方法、新理论保障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