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行为及发展路径研究
文献综述
近年来,伴随着全国范围内开展“精准扶贫”战略以及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日益丰富。目前主要集中在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的研究,相对于合作社社员参与意愿的研究文献数量,关于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行为的研究分析并不多,尤其在研究对象上缺乏对于贫困地区农民参与行为的研究。然而现实生活中意愿与实际行为并不完全统一,往往导致在研究影响农户参与合作社因素中出现偏差,影响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限制了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那么,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参与行为如何? 部分农户为何不愿加入合作社?已经入社的农户对合作社的评价如何? 农户退社有哪些缘由?农户入社是否有扶贫增收的效果?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扶贫增收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合作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学者研究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扶贫增收的影响。一方面,学者Sapovadia 和 Vrajlal(2013)认为合作社能够为没有工作但有一定技能的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从而提高收入、摆脱贫困;苏晓云(2012)根据对广西自治区凤山县的调查,认为合作社可以提升贫困户的组织程度,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户利益;Getnet等人(2012)认为合作社可以提高收入和储蓄,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农户生活质量,所以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王海南(2018)等人认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文明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王丽佳(2013)对比分析陕西省6个苹果基地,得出加入合作社的方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尤其在节省苹果分级时间、降低运输成本等费用方面有显著作用;赵丹阳(2015)构建博弈矩阵,研究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决策及其行为对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农户增收,可以通过对入社农户收益的帕累托改进和激励机制的实施来增加农户收益;刘俊文(2017)认为,由于能够享受合作互助和政策扶持等优惠,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
可见,大多国内外学者们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从而实现减贫增收的目标,同时通过改变内、外部环境条件,大大提高农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所获的边际效益,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户的权益。
2.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因素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也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两种层面的研究。从理论层面上分析,Ali Asadollahpour(2016)以计划行为理论指导对伊朗参与有机农业合作社的农户行为进行研究,指出农户的态度和主观规范与有机农业生产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廖文虎,尚光辉(2017)从合作社自身的运行机制出发,研究合作社自身运行机制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发现服务的提供、利益的连接对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合作社制度的确立与参与意愿之间影响并不显著;钟颖琦、黄祖辉、吴林海(2016)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了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从实证分析角度看,Key(2003)认为农户的文化水平是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显著性的因素,他认为农户的文化水平越高,往往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组织;赵冉(2016)以二元Logit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以及行为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得出:对于自主选择型非社员而言,合作社没有足够的经济吸引力使其参与合作社;对于被迫选择型非社员来说,合作社能够体现出明显的增收效果,使其拥有入社的意愿,但由于各种显性及隐性的入社限制与偏好,使这部分农户难以顺利获得到合作社的服务与利益;陈新华、方凯(2016)基于广东省 207 家水禽养殖户的调研,以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养殖规模、合作社形象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对农户是否参与合作社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户主文化程度、兼业化程度以及流通渠道的发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户是否参与合作社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陈雪(2017)采用二项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贫困地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不高,是否有非农或村干部经历、家庭务农人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对合作社盈利能力、发展前景认知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对非贫困户来说,参与意愿更不强烈。
由此可见,学者多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及行为,且认为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以及合作社自身特征等内、外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参与合作社的行为。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