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认证视角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09 21:47:59

一、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随着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逐步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正在以前所有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着,目前基本已经形成了以标准认证为重点、以第三方体系认证为补充的农产品认证体系(罗斌,2004)。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发展基于的是绿色有机农业的建设,绿色有机农业是使用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设备设施,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作为最高生产目标,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刘连馥,2007),这也是国内最早对绿色有机农业概念进行的界定。

近些年,随着欧盟委员会农业局的倡导,新型的小农有机组织形式在我国也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基于此,李长钦(2012)等对全球范围内的社区支持农业(CSA)、参与式保障体系(PGS)这两种有机农业的小农组织形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直指其利弊所在。其中,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一种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高参与度农业模式(曹炳汝,2014)。对此,陈卫平(2014)认为不同的社区支持农场虽然模式各有不同,但其基于的6个基本原则是一样的:绿色生产、互相帮助、互相承担风险、直接营销和发展本地化。而参与式保障体系(PGS)这类“民间认证”的提出,又进一步推动着有机认证机构自我完善和经受优胜劣汰,与政府主流认证起着互补性作用,将改变官僚化和垄断化的有机产品市场(李怀英,2015)。参与式保障体系(PGS)一般是由民间先发起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和概念框架(龙小凤,2014)。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信度、构建新型的农产品供应链,周洁红(2006)等对农户参与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意愿做了详尽的研究,认为影响农户参与到追溯系统中的行为和意愿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可追溯系统产业化程度、种植规模、政府政策等。认为“农户+公司”的模式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户参与到可追溯系统的积极性,应该大力倡导这种模式。周善祥(2007)分析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追溯措施,形成了索票、追溯标签和追溯卡三种追溯方案,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编码体系和记录体系。

二、国外研究综述

在相关的国外研究中,最先对有机农业的属性展开研究的Parviz Koohafkan,Miguel A. Altieri和Eric HoltGimenez(2012)指出有机农业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力和生产性农业系统等多重属性,并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Maze等(2001)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农产品质量与供应链治理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治理对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Chalres等(2007)认为纵向契约协作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质量和价格的风险。农产品的质量属性决定了买卖双方对拥有产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Akelrof (1970)提出“柠檬市场”的概念后,认为通过提供担保、建立品牌等可以抵消逆向选择产生的市场失灵。有学者认为,信誉机制也是解决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立信誉机制能够形成一个独特的高品质、高价格市场均衡而不必由政府来解决农产品市场的质量安全 (Gorssman,1981)。

Suzanne(1993)认为社区支持农业(CSA)是由共同工作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双方都享受投资带来的好处并分担投资风险Gary Lamb(1994)把 CSA 定义为消费者首先要给生产者预付费用,预先订购产品,然后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要求生产满足其愿望的产品。PGS是指基于当地利益相关方活动的信任,社交网络和知识共享,对生产农户进行评估的质量保障体系(IFOAM,2008)。Hochreiter(2011)建立了两套关于农民参与认证和不参与认证的数据,通过对比两组数据中生产者的农业生态意识、整体观念、环境和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收益观念,表明PGS更加面向当地市场,具有更全面的农业生态意识,其整体有机认证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往往导致更多的社会公平,参与认证的农民具有更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有机愿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