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Major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文献综述

 2021-12-11 23:41:27

文献综述

  1. 前言

考琳·麦卡洛(1937-2015),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原先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医科学生,不甘心一辈子做医生和研究,从小喜欢写作的她尝试写作,她的第一部小说是1974年出版的《Tim》。1977年,考琳·麦卡洛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荆棘鸟》出版,这部时间跨度从1915年至1969年的澳大利亚家族小说,有关梦想、挣扎、郁积于胸的热望和禁爱的家世传奇故事吸引了一代代读者,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麦卡洛曾担任皇家悉尼北岸医院临床神经生理学顾问,作为神经心理学专家,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的把握更加深入,理解更为深刻,这有助于她在创作时,选取独特的视角去捕捉人物的心理秘密。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荆棘鸟》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最终得出了各有特色的见解,让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这部不朽之作。本文将着重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荆棘鸟》的内涵,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小说。

  1.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19世纪末是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目标是争取家庭劳动的平等和政治权利的平等。因此,妇女解放运动通常被称为“女权主义运动”。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人们认为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起源于美国。这项运动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其重点是两性分工的性质和消除男女同工同酬的不平等现象。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女性往往大胆的与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对抗,热烈的追求自己所爱的人,如书中的麦琪一样。杰曼·格里尔是澳大利亚女权主义作家,她在1970年出版的《女太监》一书中指出,女性不断被禁锢在精神的牢笼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从而变得阉割,也就是女性阉割。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具体分析《荆棘鸟》中四位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环境、性格的研究,探讨出男女关系应如人和自然的关系一样和谐相处。此外,国外学者还从宗教与爱情、恋母情结、生态思想、女性主义等方面对《荆棘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2.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对《荆棘鸟》中女性自主意识的研究有很多,多以爱情为主线。杨六兰在《荆棘鸟中西方女性的爱情观赏》一文中把四位女性的爱分为玛丽·卡森自私的爱、菲奥娜可悲错位的爱、麦琪无私执着的爱和朱丝婷自由独立的爱,以次充分表现这四位女性的自主意识的递进式发展。2017年,刘璇在《哲学文史研究》中“《荆棘鸟》中梅吉的精神生态分析”一文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以及男女的性别对立,是生态女权主义力图解决的失衡矛盾。小说《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梅吉的精神特质,与其生长的德罗海达牧场意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牧场是父权社会的代表场景,影响了她的性格与选择。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始于自我的独立,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和谐平衡的两性关系,形成消除二元对立的生态环境。然而对比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存在局限,研究的深度还有待拓展。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2004年,惠百团在《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女性在写作中的两性对抗”一文上指出,两性世界在表面上看起来是相安无事风平浪静的, 但是生活中两性之间潜在的对抗状态却一直没有消除。陈婧燕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上“另类的荆棘鸟——解读荆棘鸟中的男性角色”一文中指出男权的削弱和男女关系的日趋平等和谐关系,这与作者在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专门研究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的文献并不多,大多数学者都是在研究人物和主题时才会提到。西蒙娜bull;德bull;波伏娃的《第二性》于1949年出版,她提出了妇女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只有妇女经济地位的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社会和文化的平等。只有妇女对自己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1. 结语

生态女性主义是由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结合产生的。它相信导致压迫与支配女人的的社会心态,是直接关联到导致滥用地球环境的社会心态。其强调男女关系如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样应和谐相处,而非全盘否定。鉴于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发方面对《荆棘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角度再次解读《荆棘鸟》,以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本经典之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