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免于家庭暴力影响的法律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4 22:05:42

文献综述

据联合国《2013暴力侵害儿童全球调查报告》中介绍,每年大约都有1亿多的孩子亲眼目睹家庭暴力的发生。

在有关青少年犯罪的论文中,心理学家王加绵认为校园暴力主要由家庭暴力引发的,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催发,在孩子内心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受到自身环境以及受教育等限制,无法清晰认知暴力的本质,父母在家庭中给他施加的刺激,使他们急需找到一种宣泄的出口,给自己无法被外人窥见的破碎心灵寻求安慰,从而做出一些将伤害转嫁到他人身上的不良举动,采取一种自己熟悉的手段报复周围的一切,把这种粗暴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必经途径。

然而导致家庭暴力的因素有很多,英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切尔什等人曾有过专门的研究。

他们通过扫描童年时期经历过家庭暴力的一群人的大脑分析发现,有过家庭暴力遭遇的群体,他们小脑的发育普遍要比正常发育的同龄人小一些。

而小脑的功能就在于情绪调控,语言等认知功能。

孩子长期处在不安的情绪中,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习得性行为,如果孩子在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对用暴力解决家庭矛盾或者纠纷的方式耳濡目染,长大以后,孩子会对这种行为进行模仿,并在未来自己的婚姻中优先使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有家庭暴力经历的孩子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中会发生暴力的原因,他们当中一部分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即使明白暴力的方式并不可取,可当情绪爆发的那一刻,脑海中熟悉的场景和解决方式会悄悄的促使他们走上家暴这条道路,一旦在初次尝试以后,他们便会肆无忌惮的接二连三地继续施暴。

有的女性在幼年时期目睹父母争吵的情景后,在自己的婚姻里他们认为家暴是平常的事情,他们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到一丝慰藉,因为这是他们最不陌生的经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