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的滨江景观运用
摘要:随着2014年的运河文化申遗成功,人们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延续渐渐重视起来,为此出现不少蕴含运河文化的滨江景观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本文主要阐述当前京杭大运河的现状和在申遗进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在申遗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景观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试图运用景观美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的京杭大运河的景观设计方法体系,简述如今的沿岸景观的概念原则等。
关键词:运河文化、滨江景观、原则
正文:
- 申遗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景观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重要性
京杭大运河作为历史上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径六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堪称中国第大奇迹。千百年来,运河与沿岸城市相依存,是重要的自然文化资源,也是沿河城市发展的重点。随着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全面启动,这条古老的运河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大运河也迎来了第一次整体的旅游规划。2009年11月,国家旅游局已正式批复,要把京杭大运河打造成除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之外,我国第三条世界级旅游线路,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一张大名片。虽然沿大运河六省、直辖市开发大运河的热情饱满,但规划设计开发的进度却并不一致。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越不同城市的大运河段形成了特色各异的运河文化,但因缺乏统一的整体保护和规划,没有集聚成线,没有形成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如何把特色各异的运河段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连续性的大型线性运河景观文化,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景观设计研究应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根据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特点,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经过几十年研究后,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东线工程与大运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东线一期工程的实施为大运河增加了水量,输进了新鲜血液:治污和截污使大运河成为清水廊道,大运河借此增加了新的功能:东线工的程建设,对航道进行整治,为大运河的保护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必会对沿河文物和运河文化造成破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确定之后,山东与江苏两省的文物部门对工程沿线的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勘探,在运河沿线周围发现了230处文物点,其中江苏省142处,山东省88处。这些文物点中的30余处,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囊括了大运河沿岸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即。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人类遗产,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南水北调工程与大运河保护应该双举并进,以求在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程中保持并维护运河沿线特有的传统文化景观。因此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景观设计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 迫切性
首先,京杭大运河的景观设计研究是沿岸城市功能更新和空间重组的客观要求。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正在由注重数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在这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想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必须要要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市功能的更新,而城市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更新必然会引起城市空间的重组。全面开发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地带,进一步明确并发挥大运河的综合功能,不仅有助于完善城市功能、建立新的空间秩序,而且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把建设经济强市和文化名城两大目标和谐地统一于一体,从而带动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
其次,京杭大运河的景观设计研究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心关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城市步入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贯穿于开发、保护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开展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几年来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和保护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环境质量总体来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大运河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 城市滨水景观概念综述
- 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城市滨水区的范围界定是个模糊的概念,受城市的规划布局、发展程度、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来确定。目前引用较多的是:“滨水地区是城市中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本的部分。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