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720字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文献综述
1.前言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bull;胡塞尼自2003年《追风筝的人》问世以来,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斩获了各项新人奖。随后《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陆续出版,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广泛认同的作家。文学创作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对其作品价值的发掘。《追风筝的人》是作者第一部长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该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以主人公阿米尔为中心,描写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信念与救赎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伤痛、成长与救赎。评论者大都从主人公的成长救赎,文化身份等角度进行研究,但应用创伤理论,从创伤与复原视角探讨该作品的文章和著作并不多见,更缺乏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现状
胡塞尼作品自出版以来就引起国外评论界的关注,其中的阿富汗元素是学者研究的焦点,如有论者认为其作品是关于“阿富汗三十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也有论者认为胡塞尼作品“展现了一个转变,即从把至高无上的种族和国家作为主要的政治共同体的标志和身份的思想转变为把现代生活作为定义人的框架”。国外学界对于卡勒德bull;胡赛尼的研究始于近10年,近年来,关于胡赛尼其人其作的相关评论大量出现。
最早推介胡赛尼作品的是罗恩bull;吉文斯。2003年7月他在《人物》杂志上发表书评简要介绍《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形象塑造与成长历程,认为其最伟大的力量在于对阿富汗人与文化的细致勾勒。2007 年朱迪bull;海耶斯所著《寻找追风筝的人》,这是第一部专门研究胡赛尼及其作品的专著,作者将整部小说架构在西方基督文明的视角下进行审视,提出《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有关背叛、罪责、悔恨与救赎宗教道德寓言。2014 年,格尼尔bull;普尔在其著作《想象的身份:全球化时代下的身份建构》中,通过借鉴斯图亚特bull;霍尔提出的“文化身份”与“离散”概念,系统论述胡赛尼作品中双重文化身份建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
- 《荆棘之城》中莫德人物形象分析An Analysis of Maud’s Image in Fingersmith文献综述
- 《少数派报告》中的自由意志浅析Analysis of Free Will in Minority Report文献综述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文献综述
- 浅析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文献综述
- 《泰晤士报》对华报道的转述引语研究On Reported Speech of News about China in The Times文献综述
- 威尼斯之死:永恒之光Death in Venice: Light Everlasting文献综述
- 家庭教育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分析文献综述
-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Undefeated by Ernest Hemingway 浅析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打不败的人》象征意义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