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011字
文献综述
- 前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bull;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国后先用捷克语创作了这篇小说,1984年以法文首发。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别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媚俗”这些词句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中国文学界、思想界都对米兰bull;昆德拉大加赞颂。本书从哲学层面,如媚俗、时间、回归、遗忘、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而生活中的很多苦痛便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但这正是人们对自我不断追求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永恒而值得的话题。本文将从追寻自我的主题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解读这部小说。
- 研究背景
2.1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并没有采用传统小说的手法,其中穿插了大量的议论,例如在书的开篇作者就引用了尼采的“永恒轮回”的假设使之充满了形而上的哲学色彩,评论界称其为复调。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这样的写法使小说更加晦涩难懂以至于一些读者半途而废,然而对另一些读者而言,它是对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颠覆。即使是从非主流的三角恋描写,却将媚俗二字诠释的淋漓尽致,在媚俗的背后更多的是哲学是对生命存在的追寻和拷问。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自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中国,热度就未曾消减。国内许多的学者从标题入手不断深入讨论“轻”与“重”的定义和意义,也有很多学者专注于它的哲学角度,如生命的永恒和孤独等话题,张越(2019)称它是一部极其烧脑的作品,即便少数人读一遍即可读懂大意,却很难完全读透作者埋藏在字里行间的隐喻。这部小说的几乎每个人物,每个情节,乃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隐喻。而整部小说,就是隐喻套着隐喻创作完成的。还有从书中两位女性出发从女权主义讨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突出了女主角萨宾娜独立、自我的性格以及特蕾莎软弱、依附的性格,两位女性都表现了与命运的抗争和对女性权利的思考,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李滨,2019;张晓静,2016)
2.2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自我也称为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在心理动力论中提出,本我、自我与超我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他的理论是本文研究的依据。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各国的作家都会试图通过这三者来阐述自己作品的意义,例如卡夫卡,莫言,村上春树等作家的作品。
- 结语
本文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而不是写作角度对作品中的内核进行一系列的联想思考,更多地从心理层面对人物解读,探索人物内心以便对更多读者产生启迪乃至指导作用,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
- 《荆棘之城》中莫德人物形象分析An Analysis of Maud’s Image in Fingersmith文献综述
- 《少数派报告》中的自由意志浅析Analysis of Free Will in Minority Report文献综述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文献综述
- 浅析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文献综述
- 《泰晤士报》对华报道的转述引语研究On Reported Speech of News about China in The Times文献综述
- 威尼斯之死:永恒之光Death in Venice: Light Everlasting文献综述
- 家庭教育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分析文献综述
-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Undefeated by Ernest Hemingway 浅析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打不败的人》象征意义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