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Analysis of Literature Reviews of The Great Gatsby in Ten Years文献综述

 2022-01-01 22:36:53

全文总字数:3526字

文献综述

  1. 前言: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一部关于精神危机和道德沦丧的社会小说,生动而精致的描绘了美国的“爵士时代”。如今英语里“爵士时代”这个词,指的是一战结束至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前的20年代。这个词来自于菲茨杰拉德,渊源便是菲氏书中对纸醉金迷的20年代的细致而精到的刻画。这就是美国的“爵士时代”,《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中。在不同的时代,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本文将着重分析一下不同时代中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差异。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文学批评家就开始关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但由于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和菲茨杰拉德作品声望走低等原因,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却渐被遗忘。直到四十年代初,菲茨杰拉德的溘然长逝才让批评界和读者对他的作品重燃兴趣。这种复苏在五六十年代达到高潮。作者通过对时代脉搏的把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女性的独立和新伦理道德观念。小说中的乔丹・贝克是新女性的化身。从伦理道德层面讲,年轻一代进入了一个欢乐绚丽的新时代――爵士时代,他们丢开了传统的道德标准及价值观念,传统婚姻和家庭观念瓦解,人们信奉享乐主义,沉湎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和新奇的爵士乐之中。小说中女性政治权力增强,经济收入独立,这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1920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9修正案》禁止美国各州和联邦政府因性别因素而立法限制任何公民的选举权,美国妇女最终拥有了选举权,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所以当时对这部作品的很多评价都是围绕着女权展开的,他们认为这部作品深刻剖析了当时的女权制度,推动了女权主义的发展。除了女权之外,也有人认为该书敏锐地抓住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

2.2国内研究状况

菲氏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但此书问世前,始终在文学界地位不高,无法和好友海明威相提并论。所以当时国内对这本书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作者创作出这篇《了不起的盖茨比》,并在盖茨比身上倾注心血,穷苦出身的盖茨比的自命不凡便似乎是菲氏自身创作心境的投射。但终于他成功了,创作出一个了不起的“盖茨比”,使盖茨比和他共同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按梁文道的解释,爵士乐之所以被美国人那么看重是因为这是在美国为原地产生的第一种声音,而菲茨杰拉德也是想用这本书发出属于美国文学之于世界文学界的第一种声音。而的确如姚乃强所言: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成了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当名声飘洋过海,传入国内时,这本书才渐渐被国内文学家所发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对美国社会具有深刻洞察的小说,但它所揭示的阶层困局,又超越了柯立芝时代的特定图景,点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中社会的普遍共性。盖茨比和尼克是奋斗者的两种面貌,而他们命运的不同走向,预示了阶层困局对于个体的强大影响力。直到今天,盖茨比的悲剧依然被国人谈论着,《了不起的盖茨比》所直面的问题,也依然成为广大国内应试教育青年奋斗者不得不去面对的冰冷铁幕,这也许正是这部小说在国内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同时,与国内当时热论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等观点相结合讨论时,也给予了讨论者一个很好的具象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