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本效益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2-01-02 16:52:50

全文总字数:4771字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历史发展大概分为5个阶段:基于垃圾回收利用的分类收集启蒙阶段;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定的初期阶段;基于垃圾分类实践的分类标准制定阶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筹建阶段; 我国目前正处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阶段 [1]。

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计划于2025年底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

现如今,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应当已经基本建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已有学者对这些先行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其成本效益分析,探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经济学影响。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以南京市为例,根据核算的成本和效益结果,为政府完善和优化城市垃圾分类回收项目提供决策支撑。

2 混合收集与分类收集效益对比2006年,冯思静[3]建立了垃圾分类效益模型,给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两种方案,分析实施收集后的效益,对比得到结论:混合收集处理的费用远高于分类收集后处理的费用。

廖利[4]在2012年结合深圳市及国内其他城市的实践数据,分别对深圳市居民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几种收运处理模式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和比较,发现从混合收集发展为分类收集的过程中,混合收运处理时期、过渡时期都亏损严重,而分类收运处理时期只有少额亏损甚至略有收益。

张晓厚[5]构建了垃圾分类的效益模型,以北京2011年到2013年垃圾处理情况为数据来源,对混合收集 填埋和分类收集 综合处理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前者没有收益,而后者有一大部分生活垃圾再无害化处理后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

可见通过垃圾分类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