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11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旅游者的文化品位也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历史文化街区因为保留了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越来越得到游客的青睐。一些街区经过旅游开发重获生机与活力,但也有一些由于不恰当的开发变成了“假古董”或商业化严重,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韵味。因此,如何通过深度挖掘街区文化内涵和特色,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优化,使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具有独特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国外历史街区旅游相关研究回顾
国外没有历史文化街区这个概念,通常还是以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学术研究。自1933年的《雅典宪章》第一次出现了历史街区的相关概念后,国外的学者对历史街区的概念与发展、保护政策、价值评估、开发复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只是街区复兴的一种手段,且国外的历史街区旅游研究常常在遗产旅游研究的范畴内进行。
Henderson(2000)对历史街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真实性问题、社区参与问题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加坡唐人街的保护与发展策略[1]。Paul(2004)指出通过旅游带动历史街区复兴的过程中平衡居民与游客的需求是一个挑战[2]。Mousumi等(2007)以旅游经济学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如何制定政策来处理历史街区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3]。Engin等(2007)认为应该加强历史街区与周围区域的联系,将废弃的历史街区变成一个统一的充满活力的旅游区域[4]。也有学者从游客角度进行研究,Yaniv等(2003)认为研究游客行为对于历史街区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Isabelle和Howard(2000)从服务质量管理角度建立了历史街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型。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地段内历史建筑旅游服务特点提出HIS-TOQUAL模型来衡量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6]。
-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研究回顾
在我国,历史街区方面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方面的研究从21世纪才逐渐开始。此间,研究视角和方向不断丰富,取得了一些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
2.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
阮仪三、孙萌(2001)回顾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历史街区风貌与建筑保护及更新提出了一些看法和问题。并指出若以发展旅游为名拆旧建新,会使历史街区失去生活真实性和历史厚重感,是对真正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7]。张曦、葛昕(2003)认为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提到保护生活方式与内涵文化的高度上来[8]。于红霞、栾晓辉(2014)构建了定量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体系,并提出尊重历史价值、发掘美学价值、传承文化价值、发挥社会价值、利用环境价值、保护建筑价值、创新经济价值、延续文脉价值的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对策[9]。李云燕、赵万民等(2018)结合文化基因理念,从显性物质空间和隐性非物质文化方面提出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与保护策略[10]。肖竞、李和平等(2019)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能只局限于物质空间的保护,并提出以价值特征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策略和方法[11]。综上,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学者们比较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也有学者从价值角度研究街区保护措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