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在紫外光固化3D打印材料中导热性能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6 20:47:29

全文总字数:9427字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1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原理3D打印技术(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的Sachs等人提出[1]。

3D打印技术作为目前各国致力于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具有快速、环保、高效、优质、经济等特点。

其成形过程是首先根据CAD等三维软件创建的构件信息,通过3D打印机在指定位置喷射打印材料,以形成制件截面层的轮廓,在此基础上层层叠加打印得到实体制件[2],如图1的3D打印技术原理所示 图1.3D打印技术原理2光固化3D打印的起源与发展[3]光固化3D打印概念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1977年,WK Swainson[4]提出使用两束交叉的激光束照射液态单体材料表面引起共价交联反应固化,固化层在液槽内逐渐降低便可制造出一个三维实体的概念。

尽管专利实际上没有实施,但这一概念引导了光固化3D打印的发展。

1981年,日本名古屋市工业研究所Hideo Kodama[5]提出:利用合适的掩模来控制UV光源的曝光区域从树脂槽的顶部或底部逐层固化树脂,也可以使用X-Y绘图仪带动光纤UV点光源扫描的方式逐层固化树脂,实现3D打印。

1982年,美国3M公司A J Herbert提出了两种逐层光固化打印的方法,一是将聚焦光束同时沿径向移动,实现固化层打印;另一是利用X-Y绘图仪带动聚焦的紫外光束照射到光敏树脂表面上扫描打印固化层。

同一时期,美国Charles W Hull也对该技术感兴趣并提出现代立体光刻的构想,通过控制紫外激光束扫描液态光敏树脂表面使其逐层固化堆叠,最终打印出一个3D实体物件。

Hull[7]于1984年提交了SLA(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的第一项专利的申请并于1986年获得授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