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0082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1 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应用现状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几乎涉及到工程地质、岩土力学与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如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结构力学以及工程监理、监测、施工工法等领域[1]。早期,我国基坑工程规模小,主要采用放坡、简易木桩、钢板桩等支护形式。近年来,随着基坑工程朝深、大、紧、近等特征方向发展,基坑工程技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和突破,形成了土钉及复合土钉支护、水泥土挡墙、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及联合支护等支护技术和地下水控制技术,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3]。
1.2 基坑支护结构形式
1.2.1 土钉及复合土钉墙支护
土钉支护是基于加筋土技术,利用土钉,就地加固土体,并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重力式挡土墙结构,以抵抗墙后的水、土压力,从而保持开挖面的稳定。该项支护技术因经济、可靠,且施工快速、便捷,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已成为基坑支护主要技术之一。作为典型的柔性支护结构,土钉支护技术主要依靠坑壁原状土体的自稳能力,对控制基坑变形不利,因而主要应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砂土、粉土基坑,且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在15 m以内,如20世纪90年代土钉支护主要应用于北京、山东等非软土地区10 m以内的基坑[4]。随着土钉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实践中,通常将其与其他支护结构联合使用,诸如土钉+预应力锚杆、土钉+微型桩、土钉+深层搅拌桩等联合支护技术,进而发展成为一项基坑支护新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5]。复合土钉墙支护是由土钉支护与一项或多项支护技术或截、止水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复合支护体系,在继承土钉支护技术特点和优点的同时,又弥补了土钉支护技术的缺陷,扩展了土钉支护在软土地区的应用,比如水泥土桩或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可用于开挖深度不超过6 m的淤泥及淤泥质土等软土基坑。同时,复合土钉墙支护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地层条件、基坑 深度、周边环境以及工程造价等因素,进行相应的组合,可实现支护、止水目的,兼具良好的经济性。工程实践中,土钉墙主要与预应力锚杆、止水帷幕及微型桩这3类形式或单独或组合使用。其中,土钉墙+止水帷幕+预应力锚杆复合支护形式工程应用最为广泛。它在通过止水帷幕隔水的同时,利用预应力锚杆,增大土钉支护的抗拔力,提高基坑侧壁稳定性,并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此外,近年来,土钉支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复合土钉支护理论和工艺技术也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如疏排桩-土钉墙复合支护技术等[6]。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坑周围存在大量地下管线或临近用地边线的情况下,由于土钉长度较长,需占 用坑外地下空间,应用时,应做充分考虑。
1.3.2 水泥土挡墙支护
水泥土挡墙是指利用特种设备,将水泥等固化剂与坑边土体强行搅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一定嵌固深度的连续性水泥土墙体,以承受墙后水、土压力,从而保证基坑开挖面稳定。实践中,水泥土挡墙结构主要有重力式水泥土挡墙、SMW工法水泥土挡墙等。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是通过深层搅拌或高压喷射注浆与土体固结,形成挡墙结构。该项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早期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经多年消化吸收和改进创新后,在我国基坑开挖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7]。目前,采用三轴搅拌桩技术,在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地层中,适用性较好,容易形成连续搭接的加固墙体,隔水防渗性能良好,可兼作止水帷幕。另外,重力式水泥土支护的基坑工程,基坑内部开敞,便于土方开挖和后期地下结构施工,经济性较好。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属于无支撑自立式挡土结构,主要依靠墙体自重、墙底摩阻力和墙前开挖面以下被动土压力来稳定墙体,主要应用于开挖深度5~7m的基坑支护。因为对于深、大基坑,侧向位移相对难以控制。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单纯的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已难以平衡墙后的土、水压力。为此,在水泥土搅拌桩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劲性水泥土挡墙结构,以SMW工法应用最为广泛。SMW工法是在水泥土尚未硬结之前,将H型钢插入搅拌桩体内,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搭接的完整墙体,具有较好的止水挡土效果;同时,由于型钢在结构施工完毕后,可回收和重复利用,还具有造价低、节能环保的优点[8]。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与优化改进,采用该工法支护,基坑开挖深度最大可达15 m;且适用土层范围很广,不仅可应用于填土、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性土等地层条件,采用预钻孔工艺,还可实现在砂砾甚至砂卵石地层中施工。
1.3.3 排桩支护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