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电荷区缺陷对高效光伏电池载流子复合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1-07 21:23:21

全文总字数:3358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21世纪初期,随着全球发展,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能源危机已经迫在眉睫:化石燃料因其短时间内的不可再生性而变得越发短缺,原油价格攀升;传统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可能导致全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温室效应和热污染加剧。

1956年,哈伯特(M.King Hubbert)提出了著名的资源枯竭预测模型[1],模型指出,有限资源总是要消竭的,资源的消耗按固定速率增长,消竭的速度将十分惊人。

因此开发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必定是未来各国的重点探索方向。

其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具有储量大、永久性、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就地可取等特点,因此成为目前人类所知可利用的最佳能源选择[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或交流电能的光伏电源或光伏电站[3],输出功率从数瓦至数百兆瓦不等。

目前用量最大的太阳电池是晶体硅太阳电池,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两种,占世界装机用量的90%以上。

其基本结构是在P型晶硅片上扩散进磷杂质,形成厚度约0.5μm的N 型扩散层,与P型基底构成PN结,结区附近的区域称为耗尽区[4]。

扩散层的表面有一层减反射层,扩散层表面进行丝网印刷,并烧结一层栅状金属电极,栅状金属电极可以透过绝大部分入射光。

栅状电极又分为主栅电极和副栅电极,统称为顶电极,背面进行丝网印刷并烧结一层金属电极,称为背电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