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502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背景和研究意义1962年美国电分析化学专家Clark[2]等人首次提出了,对生物化学物质的测定,能否像pH电极那样便捷?并给出了使生物酶和电极结合来测定酶底物的设想,即是后来相关研究所依据的主要原理。
五年后,Updike[3]和Hicks将葡萄糖氧化酶包含在聚丙烯酰胺胶体加以固化,再将此胶体膜固定在隔膜氧电极的尖端,使其能够定量检测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支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是生物传感器被发明利用的标志性事件,从此丰富多样的生物传感检测仪器雨后春笋般的被发明,在诸多领域登台亮相。
生物传感检测是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是经典的交叉学科产物,也是当代应用科学的大趋势,技术汇聚 的复杂,但是应用领域更广泛。
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随着生命科学、化学、物理、信息、材料、仿生等学科原理和技术的融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已经深入应用到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医学临床诊断和居家护理、食品和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生物保护、生物燃料、口岸检疫、国防反恐、航空航天科学、极地深海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和应用中。
经历50年后,生物传感进入一个新的蓬勃发展阶段,主要驱动因素是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与应用;研究热点包括穿戴式和便携式,即时检测、无创分析、活体测定、在线检测、现场监测、超高时空分辨和单细胞生物学应用等[1]。
随着生物传感技术,逐步从研发阶段迈向商业应用,最终走进千家万户,应用领域从监督企业生产过程,到为个人医护健康提供生物信息采集服务,使用量和数据量增大,对于生物传感检测仪的存储模块的挑战也随之增大,对存储模块的软件设计成了举足轻重的一环。
本文立足于对使用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谷氨酸进行溶度检测,就将对基于STM32F4系列芯片的生物传感检测仪的flash模块进行开发设计,满足生产需要。
二、发展历史第一次发展高潮:各种物理和化学换能原理被采用,推动领域形成:20世纪7080年代,一方面,各类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材料被选作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核酸、细胞、组织片、微生物、完好生物器官等,多种生化和免疫物质得以被快速检测。
另一方面,众多物理和化学换能器原理被纷纷采用,形成生物传感大家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