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科艺融合产品设计研究——以红瑶族为例文献综述

 2022-01-09 21:37:01

全文总字数:4902字

少数民族科艺融合产品设计文献综述

  1. 研究的背景

1.1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

国内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属于文艺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显著的文化特征是少数民族文化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其活态传承对于世界艺术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有不可以替代的意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因为传承人逐渐减少而呈现消亡的现象需要更多的方式去传承和传播,这是不容乐观的文化传承现象,也是不可逆转的情况。新形式的传承方式在新媒体和文化创意产品流行的时代成为了可能。这些行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保护和延续作用。非物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在时代的变革下免不了活态保护的新形式,静态的保护形式如传统的博物馆保护,让人们欣赏,偏于静态,不能让非遗的活性特征凸显。想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发扬少数民族艺术的文化价值就必须让少数民族文化有更多的受众并且创新出更多的传承形式。比如科技技术,艺术或新工艺相结合,以新形式传承、创新少数民族文化。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与接受属于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艺术具有不可复制的艺术原创性,其活态传承对于全球艺术发展及文化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是民族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这样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是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源泉'。在产品设计中有效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加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加强各民族的交流,也有利于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结合起来,使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实现自我创新。

  1. 国内外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综述

全球化风行的发展主义对文化多样性的消解,与可持续社会提倡的节约主义对民俗承载的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成为一对矛盾。两者的纠结似乎不可克服。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出现,使文化多样性和节约型可持续社会的建设都成为被关注和被强调的主流,同时也改变了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关注民俗非遗的水平。非遗(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按我国通行的译法,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从已评定或未评定的项目看,在包括非遗在内的四世遗中,其他“三世遗”,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它们只要与人类打交道,只要被人类加以保护和利用,就都离不开非遗。一个国家拥有的从古到今留传下来的好东西,都是要借助某种物质或精神形式流传的。从这个层面上说,非遗的本质,既是精神文化的,也是物质文化的。将非遗的项目单列出来,是强调它所能传达的精神文化,所能承载的情感和价值,所能记载的历史与创新。不过,也由于非遗与其他“三世遗”的种种纠缠,在非遗的理论内涵和社会实践上,也存在很多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尽管如此,非遗所处的大环境,包括全球文化格局变迁,与世界各国文化输出的现代策略的变革,让它不灭反生。在全球化制造统一文化的潮流中,在传统的、个性化的、多样性的物质产品迅速消失的当代世界,精神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非遗的保护不得不受到重视。

3.1少数民族科艺融合产品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