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红豆集团为例文献综述

 2022-01-13 22:46:24

全文总字数:2826字

财务治理属于公司治理,并且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成分。在现实中,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问题相互交叉,不可分割。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治理在整个公司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治理通常是指公司财务的内部治理,主要是对公司财务权利的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通过将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整合,并进行比较总结,可以看到国外对于财务管理和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更早,为财务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国内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相结合,在探索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始于1990年法国学者贝奇里耶的《投机理论》,它标志着西方财务学脱离经济学而自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在1952年马科维兹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1958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的现代财务政治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和投资决策)两大理论框架上,又发展出来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 构成了现代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石。

而国外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始于1932年美国学者伯利和米恩斯的《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后经过鲍莫尔、马瑞斯等人的进一步发展, 公司治理理论成果已经成熟。在经济实践中,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往往相辅相成,从单一方面入手,对于解决复杂的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还不够,理论研究也需要拓展视野,因此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 有进行交叉性学科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需要,于是开启了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

1988年美国杂志《The Journal of Finance》第七期刊登了威廉姆森的《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文中以负债和股权融资除了可以是融资工具,还可以是治理结构为例,明确阐述了应该综合考察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

1991年,世界第一部有关公司治理原则文献——名为《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的卡德伯瑞 (Cadbury) 报告在英国产生,该报告强调了董事会和审计人员的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更是着重突出了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这对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对财务治理的研究是在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下而逐步产生的, 明显表现为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关联和融合交叉的趋势, 产生了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中心的新资本结构理论 (即资本结构代理成本学说、资本结构财务契约论、资本结构信号模型、资本结构新优序融资理论) 和以控制权理论为中心的后资本结构理论 (即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 两大主要理论成果。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认为, 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选择, 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该理论强调的是融资结构与经营者者行为之间的关系。资本结构的信号模型理论认为,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 不同的资本结构会向资本市场传递有关企业真实价值的不同信号。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认为, 资本结构的选择也就是企业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所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 契约也就不可能完备, 剩余控制权的分配由此就变得很重要。当契约不完备时, 谁拥有剩余控制权对企业效率有重要影响。

虽然外国学者为财务治理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意识到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和依存性, 但在理论研究上并未进行深入的探索, 未能正式提出财务治理范畴, 未能构建出完整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