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490字
文献综述
- 前言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女权主义)、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性骚扰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问题;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流产和遗弃女婴问题;婚后居住在男方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媒体和社会观念中的父权思想残余问题等。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人类社会史上,人权的概念已有了200多年的历史,但人权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包括女权 。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或称《女权宣言》的时候,女性主义运动就已经拉开序幕。《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开宗明义,认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
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人权的含义只是男人的权利,不包含女人。 女权运动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意为女人的人权,推动女人的做人之权从边缘进入主流,使女权成为整个人权的重要内容。
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种文本批评或话语批评的时尚,则迟至1960年末的政治动荡时期才在西方出现。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启蒙者之一,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就已经注意到,在主流话语中缺乏妇女的声音,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其实都只是说着男性作家要她们说的话,做着男性作家要她们做的事。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于1949年提出'人造女性'(即女性是人为建构的)的著名论点,催生了一批女性主义批评家,后者开始关注大众传媒如何与父权制'合谋'建构一个软弱无能的小女人,这些话语批评家相信,对父权制度的批评不能离开对父权制话语的批评。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她的父亲Eugene Mitchell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常常与朋友们谈论南北战争。她的母亲Maybelle Stephens是'League of Women Voters'的创立者之一,致力于女性权利的追求。 玛格丽特父母的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到她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形成。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玛格丽特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
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写了一本书《飘》,这本书却让她名满天下。《飘》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真实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尽管有评论家指责这本小说没有艺术,也没有精湛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洞察力,但这部小说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追捧。究其原因,这与书中所塑造的生动的女性形象是分不开的,作者赞扬了她们对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的追求,同时抨击了旧南方和传统的南方妇道观,揭示出南方妇道观鼓励虚伪、危害社会、压抑女性的本质,突出了女主角追求爱情的执著,信守爱的承诺,赞赏她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坚强地让自己跟家人生存,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对《飘》中女性主义写作进行系统而完整地研究的专著或博士、硕士论文不算多,但以期刊、报道和访谈为主的文章有许多,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