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碧桂园财务报表分析文献综述

 2022-01-18 22:40:03

全文总字数:8023字

文献综述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经营范围的广泛,金融活动也随之变得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让企业在竞争中得以存活并且进一步发展,是管理者和投资者们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财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运营情况以及现金流量的'晴雨表',一直以来是内外部人员了解企业的唯一信息载体。其信息质量的高低对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具有很大影响。而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活动,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依据。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各项能力状况并作出投资决策,也可以使内部信息使用者深入了解企业状况,为未来做出决策或预判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本文选取国内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房产企业碧桂园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站在公司经营战略的层面,利用财务报告、公司公告等公开资料,对其开展分析,由此可以充分了解公司经营战略、企业运营状况、资产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并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在针对碧桂园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借鉴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开展自己的特色研究。

  1. 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分析最早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早期为美国的银行业所用,这些银行要求贷款人提交资产负债表,来衡量企业的信用和偿还能力,并且提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作为判断的依据,以此来降低对外发放贷款的风险。1897 年美国学者(Green)在所著《公司财务》一书首次提出了财务理论研究,是财务研究中最早的代表作。1900年托马斯.乌杜诺所著《铁道财务主表分析》,第一次正式提出财务报告分析的概念开创了的现代财务分析的先河。到了1919 年左右,美国杜邦公司的 Pierre DuPont,Donaldson Brown(1919)提出了净资产收益率,将这个比率进行分解,用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杠杆的乘积加以表示。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债务风险,杜邦分析法就此诞生。此后的时间里,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和不断细化,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也在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完善,逐渐由单项分析进而演变为系统性综合分析,并逐步从原有的财务分析框架中剥离开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和独立的体系,还派生出诸多不同的财务分析流派。

1.1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研究

1986年,George foster认为财务分析应当由对公司的概论分析、分析工具、分析应用三个部分组成,其亮点主要是分析方法部分,依据分析技术划分四个重要方面:横向、时间序列、比率以及实证分析。

二十世纪末,Kaplan与Norton 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理论。该理论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指标,更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很多非财务指标,如内部业务流程等,可以对企业产生更加客观的评价。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出现,使财务分析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K.R.Subramanyam(2008)在著作《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中重新定义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即以公开的会计报表及其他信息为研究对象,运用专业分析技术和方法,对相应商业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以便得出有利于商业判断的估计和推断。在著作中,Subramanyam 着重强调了对会计信息的估计和推断,并指出这种估计和推断能增加商业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