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8 22:40:53

全文总字数:4595字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不断地开展并购业务,以此来壮大自身的资产,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但是在并购活动中所显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因高估值高溢价行为确认了巨额的并购商誉,造成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商誉在初始阶段、后续阶段进行确认与计量也成为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之一华谊兄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开资料,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商誉的初始、后续阶段在确认和计量方面所用的方法,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这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商誉在确认与计量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为华谊兄弟公司在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的处理上能够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1.商誉的初始确认与计量

对于商誉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在国外,Walker(1951)提出了超额收益法,也称为直接计量法,直接将企业收益与按行业平均收益之间的差额(即超额收益)进行折现得到商誉评估值。该方法对商誉价值确认的依据是以商誉所带来的超额收益量作为商誉的价值。根据被评估企业预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它又被分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Robert M. Solow (1957) 提出余值法,它又称割差法,是一种间接计量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法也是采用收益法的原理,通过收益法对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用成本法和市场法分别评估出各类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各单项可确指无形资产的价值,两者相减的余值即为企业商誉的评估值。而Sulaiman(1994)则认为商誉的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直接计量法里商誉实际上是对一系列预期收益的定价,因此商誉只是因为这种价值和有形资产价值之间的区别而产生的一个平衡项目;但是在间接计量法下,为了尝试计算他们的收益,每项资产将会分别定价,这就意味着,公司商誉和商誉的价值是基于超额利润的资本化而获得的。

在我国,商誉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很多观点都是建立在西方人理论基础之上的。朱德胜(1996)提出预期收益不应以过去时期的平均超额收益为计量基础,而应该合理预测企业未来超额获利的能力和期限,然后找到合适的折现率计算。钟朝宏(2001)指出超额收益法是存在缺陷的,它在计量属性上所选用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欠缺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不能成为日常核算的基础。黄晨慧(2016)和陈志强(2019)认为,商誉的实际价值还应该考虑被合并方部分所有者尚未出资的金额,而不是仅仅考虑账面现有的金额,商誉的初始计量金额也需要结合资产评估师的评估结果。

2.商誉的后续确认与计量

就商誉的后续确认与计量的发展历程来看,历史上主要有四个方法:直接冲销法、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其中,系统摊销法与减值测试法较为常用,对此,国内外学者也提出过一些见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