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967字
文献综述
音乐是传达人类情感的重要的途径,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音乐也在发展着,像是摇滚音乐,摇滚乐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可说是承继了八十年代的面貌而更加茁壮丰饶,许多新衍生的音乐类型或名词接连地出现并具体描绘出属于九十年代的音乐新世代。后来发展出了后摇滚,和真正的摇滚乐截然相反。呈现出的状态大多是安静的爆发,后摇音乐没有歌词,又区别于纯音乐,因此它的视觉因素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带给人的影响对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享受其中,有的人从中得着安慰和力量。
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版面的构成在第一时间内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并获得瞬间的刺激,这要求设计者要将图片、文字、色彩、空间等要素进行完美的结合,以恰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宣传信息。通过海报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寻找音乐和海报的联系,使人们能直接的通过视觉而感受到音乐。
对于音乐的视觉表达,从电影的视觉表达可以学习到视觉与音乐的结合,罗展凤在《电影times;音乐》[1]中这样写:音乐的抽象性,造就了不少留白。它超越具象的世界引发更多叫人利用幻想力创造的思考空间。曲式、旋律、节奏就成了构筑音乐的一个无形“硬件”配器则作为表达这硬件的中介“软件”。哲理型的音乐家,每每能引领听众凭借音乐作品引发更多意境深邃远达的哲理思维,延伸电影文本以外另一套哲学语言。音乐与画面,既表达时间凝固的一刻,又同时展现瞬间消逝的境况。
在摇滚乐的分类中,更多的去了解音乐的实质,张铁志在《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2]中写到:并不是独立音乐好听,主流音乐比较难听,其实不一定。独立音乐的存在是为了这个社会有更多元的声音,而不是说只有一种音乐的可能,一种美学的想象,是希望这个社会能更众声喧哗。独立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独立一定有其所指,独立艺术在中国内地最主要的回归是怎样去坚持真实的自我。中国处在转型期,在互相矛盾、相对质疑的氛围里,真正的独立性不是喊口号,不是站队,不是自划地盘,不是站到某个阵营,而是用强大的自我心理去感受,去发出你认为自己应该发出的真实的声音,这才是独立。
同时,视觉元素需要一些更具感情的表达时,就非常注重光线,周培德在《光:视觉语言》[3]写到:众所周知,光的闪烁是自然的、生动的视觉现象,它无需观念的引导,只要睁大眼睛去看就行。即使是宗教、神话题材的绘画,只要你不按照固定模式、主观想象和理性思维来创作,参照的必然是世俗化的生活;任何物体,只要你深入而真实地描绘了,画面上必然会洋溢着活泼的生活气息,光在就在其中了,因为光线是描绘事物的逼真感和显现生活气息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从绘画写实的三要素中我们看到,光线的作用是最关键的,因为任何事物如若不同时绘出照射其上的光线则无法达到写实的目的。明暗造型法其实就是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这就为绘画的写实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观察、再现和研究自然的“视觉语言”。
关于音乐与设计的关系上,把抽象的事物变为设计时,是有路可走的,在张红岩的《论音乐对海报设计的隐性投射》[4]一文中写到:海报设计从音乐作品要素中汲取 “创作灵感”音乐作品构成要素有旋律、节奏、音色等,而音乐的根本要素和基础是旋律。 音乐作品要素也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些要素来表达感情和描写对象。 这些情感节奏和谐,内敛而生动,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旋律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形式,上行的旋律,适用于表现明朗激动的情绪;下行的旋律,适用于表现平静、伤感的情绪;旋律的平行进行,即同音进行,常表现为安静、思考、等待的一种情绪。”与音乐作品构成要素一样,海报设计作品中,各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也可以从海报设计作品中感受到类似于音乐旋律的视觉节奏感。 在海报设计中,旋律也是重要元素之一,必须要使整个画面有起伏、快慢、紧凑 、舒缓的旋律之分,点、线、面的相互结合,协调搭配,色彩的和谐共融是一副好的设计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音乐旋律的了解,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设计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音乐的旋律引发着听众再次产生回忆与幻想,唤回欣赏者曾经熟知的印象,从而达到艺术的欣赏。 这种节奏与旋律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海报设计,从听觉语言转换为视觉语言,节奏、平衡、旋律刺激视觉的唤醒,这种“不管是音乐还是设计,艺术的节奏都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之上的,节奏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是通过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对于海报设计来说,节奏主要体现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上,我们将设计对象秩序化、系统化,对各个元素进行整合,这样,观众便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