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文献综述

 2021-09-25 20:21:4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金融是一个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制度构成金融业的三大基石。2013年,被称作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几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都纷纷大规模的介入金融业。这场变革必将深刻且持久的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也伴随着许多风险,众多的学者针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做了研究。

(1)对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研究

胡珺(2014)在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提出,从历史发展追溯,美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创始者。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美国金融体系对它的传统金融经营模式和业务方式进行了信息化升级。在美国,网络金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它还有电子金融,在线金融等诸多类似的称谓。尽管美国在此领域中发展历史较为长远,也较为稳健,但是它始终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业态从传统金融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更多的体现的是传统金融形式的信息化。

唐清利、张斌、王天河(2014)在互联网金融在国外一文中指出关于互联网金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权威概念,只有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具体形态,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有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小额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销售金融产品、众筹融资和虚拟货币六类。

(2)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目前尚未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的发展,出现的即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万建华(2012)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还包括支付和各类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应定义为第三种金融模式。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

马云(2013)认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业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