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173字
文献综述
王安忆作为当代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近年以来创作了许多题材的小说,她的叙事风格多变,是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她的作品中着重对女性人物精神世界的剖析以及对人物命运与历史联系的解读。通过在小说中塑造与时代紧密相关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时代的转型。王安忆早期以“雯雯系列“式温情圆润的创作风格引起文坛的关注,给文坛注入一支新鲜迥异的写作血液。
关于王安忆与其长篇小说《考工记》,学术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与之相关的研究也颇具规模,对小说《考工记》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各有千秋。有关于小说《考工记》的研究,有探讨作品的创作主旨,有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透彻的分析,也有从作品的语言艺术、作品的叙述技巧中发掘作品的文学魅力。
有的学者别出心裁,研究王安忆作品的素材来源,有的学者单单从小说的叙述着手,探索王安忆小说叙事空间的构建,有的将王安忆与同期女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其小说创作倾向,有的则分析了王安忆的创作观点,研究作者创作观念的西方影响;还有的分析和论述王安忆小说的去风格化的写作特点,从审美的角度解读作品等等。在一系列的相关研究中,小说《考工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本文亦从研究人物形象这一方向出发,探讨王安忆小说《考工记》中陈书玉人物形象。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希望在参考借鉴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更好地完成论文。文献资料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王安忆小说《考工记》中关于历史、人、物的研究资料;二是关于作家王安忆及其创作作品中有关人物生活时代背景方面的相关资料;三是关于王安忆创作风格中展现出的独特精神等方面的资料。
关于王安忆《考工记》中历史、人、物的研究,翟业军在其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的《迷楼:穿越时间的空间——论王安忆lt;考工记gt;》一文中提出,《考工记》是一座纸面上的迷楼,上百年的时间以空间的形式被收纳其中。复活并串联起这些时间断片的,是作为“无”的陈书玉。
“无”一方面指陈书玉隐身于时代,“让自己贴世界的边缘,最不起眼,有和没差不多”。就因为 “无”,他方能历劫而完身。另一方面则说心性,怅惘到伤感,到软弱,到“无”, 他才能随物赋形,保存下所有的擦痕和形状,进而复活并串联起那些业已消逝的“有”,而且绝不会因为串联这一动作而改变、伤害到那些“有”。作者从小说《考工记》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和分析王安忆作品独特的魅力和感知力。由徐炯与徐德明刊登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的《lt;考工记gt;的人、物、事与王安忆的“表述”》一文中借老宅上溯物质人文与华洋杂处的几百年遗迹,参悟世道人心。
张生在《扬子江文学评论》上的《“仿佛万物皆非,唯有人是”——谈王安忆lt;考工记gt;的叙事与人生经济学》中谈到了每个作家都有重述历史的冲动,在共和国建立以后跌宕起伏的历史中,很多作家以旧梦重温之旅讲述在特定历史环境里的人物,作者从文章“慢下来”的情节节奏和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中对上海进行“去魅化”处理,其次塑造陈书玉这个独特的新上海人的形象。论文分析了小说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上海这个典型的城市来反映整个时代下的工商业者的形象和对命运的抗争和挣扎。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