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M模型的疫情期间keep软件在线课程的使用意愿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0 20:39:39

文献综述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把健身锻炼看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当传统的运动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运动类app的出现带来了更加便捷的运动体验。同时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被迫居家隔离,在无法进行传统的运动,比如跑步、去健身房上课等等情况下,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1月30日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说明了推广居家健身的重要性(2020),对于有着健身习惯或想要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人群,使用运动类app进行锻炼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而keep软件用户活跃度较高,可作为运动类app的代表研究。目前的已有文献对keep的使用意愿研究主要集中在健身社区、软件设计界面等因素,并且对于在线课程的研究集中在了线上教育平台,对于运动类课程的研究较少。

二、研究现状

1、keep软件的研究现状

Keep软件在2015年2月上线,是一个以提供健身教学、跑步、骑行、交友及健身饮食指导、装备购买等一站式运动方案为主的运动健身类app,在注重健身运动的同时,keep软件也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据QuestMobile发布报告显示(2020),截至2020年 2月,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928 万,同比增长了93.3%,而keep软件的月活人数达到2445万。

软件的主要功能模板有首页、计划、运动、商场、我的,主要分为课程模块、计划商场两个以付费营销为主的模块、社区模块,keep软件提供免费的课程吸引用户,通过社区增加用户黏性,推出运动相关装备,不断优化课程和界面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目前keep也提供了线下的城市运动空间keepland,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训练的方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锻炼体验。

在前期准备阶段,查阅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了解keep软件目前的研究现状。国内对于keep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pp的传播效果、使用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等方面。汪紫薇(2020)在对传播效果研究中认为,keep软件的传播策略应注重核心内容的价值,将基本功能和付费产品进一步优化。商文婷(2020)以keep软件为例提出运动健身类app的转型升级策略,其中包括平台线上线下完整化、内容服务个性化、传播多元化、盈利模式创新化等方面。

杨子凡和李凯洋(2019)对keep的用户体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约40%的用户认为页面设计、社交功能、健身指导专业度有待提高。吴冰和王毓芳(2019)在对keep的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研究中认为,社会规范性因素对于运动类app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出了影响卸载keep的因素主要是用户的媒介依赖性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较低,keep应该更加注重于产品的研发、更新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在线课程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2020),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1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占网民整体的29.4%,可见在线教育已经越来越靠近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疫情影响下,利用线上教育平台进行学习的人数增加,但对于在线课程的准确定义还有没有得到统一结论,Williams和Peters(1997)把在线学习看作一种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朱文浩(2020)则认为,在线课程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实现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课程。

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出要构建扶持在线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2019),在政策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都提供优质的在线课程,且疫情期间大众对于在线课程的认知和使用迅速提升,对于在线课程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许多角度。胡路伟(2020)通过问卷调查法提出,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与积极的学习行为意愿有紧密关系,其中积极的学业情绪对于学习行为有着正向影响作用。朱文浩(2020)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线上课程的选择上更注重教学资源和课程互动,在购买行为上接受价格较低。而学者们对于付费在线课程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亢风雪(2019)研究了在线学习课程的付费意愿,研究结果表明,高收入消费群体对付费意愿较高,感知有用性、课程技术特性对于课程付费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运动类app的用户购买行为的研究,司润芳(2020)对在线健身社区用户对于付费课程的使用行为研究中,得出结论有,付费页面的用户交互设计、教练的在线声誉、课程相关信息展示等对用户的购买行为有影响。

3、TAM模型研究现状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是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1992)提出的描述解释人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并对行为加以解释。其中影响使用意向和态度的两个关键因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其中感知易用性指的是个体对于某项新技术能够轻易掌握的容易程度,感知有用性指的是个体使用某项新技术时对其他方面绩效的增加程度。Taylor等人(1995)指出在运用TAM理论进行相关研究时要考虑外部变量对行为产生的影响,故在传统的模型中加入外部变量这个因素,外部变量主要指可能对个体的使用行为意愿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

学者们在对不同对象进行研究时往往会在模型中加入新的因素进行分析,使得模型能更加完善。根据刘亚茹(2018)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研究,使用TAM模型时除了基础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还选择了使用意愿、感知风险作为主要参考因素。陈正雄和鲁芳(2018)基于TAM模型,引入了感知优惠性、感知流行度和感知风险性来研究大学生使用“饿了么”的网络订餐行为。赵航(2019)对于短视频用户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中,结合短视频的特征,新增信息资源、感知娱乐性2个外部变量,构建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刘东锋和傅钢强(2020)研究在线健身服务的影响因素时,在TAM模型引入了感知趣味性进行补充。Fathema和Shannon(2018)假设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职员使用学习管理系统(LMSs)时受系统质量、自我效能感和便利条件3个因素的影响。Lew Susan和Wei-Han(2020)等人在使用TAM模型研究在酒店行业使用手机钱包的行为意愿时,加入了移动易用性、移动实用性、使用愉悦感等特色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