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 研究综述
1.1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多,总体上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制造业空间集聚测算系数来测算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说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分散的状态;另一方面,是考虑到空间的因素,运用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分析方法对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Moran指数I、Geary指数C、重心分析法等被广泛应用,使得研究结果更为直观。
在集聚测算系数方面,GlennEllison和MariusBrulhart(2001)[1]利用欧盟国家的就业和出口数据计算出区位基尼系数,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集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匀的分布;
JungyulSohn(2004)[2]研究了美国的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分别运用了空间基尼系数、产业相关系数、莫兰指数和集聚度,发现在县级层面上产业的集聚度受产业经济效应的影响较小;
Ouml;rjanSjouml;berg和FredrikSjouml;holm(2004)[3]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和EG指数测算了1980-1996年印度尼西亚制造业的集聚程度;
杨宝良(2003)[4]研究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运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出集聚度,发现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其集聚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范剑勇(2004)[5]通过对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中率的分析,发现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促使了地区差距逐渐扩大;
魏博通和周杰文(2008)[6]对我国1990-2004年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地区专业化程度和地理集中程度都有所提高;
罗勇和曹丽莉(2005)[7]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对我国1993-2003年20个制造业行业进行测度,得出中国制造业以1997年为分界点,呈现出先逐渐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且不同行业集聚程度不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最高,其次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最低;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