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传统观光式旅游逐渐向注重地域文化的体验式发展,民宿作为目前旅游最受欢迎的住宿方式之一,在满足住宿需求的基础上,能够传递给游客有真情实感、地域文化氛围的空间变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民宿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地域文化感缺失严重,出现了设计同质化,缺乏深度体验理念等问题。
什么是地域文化?葛剑雄在《中国的地域文化》[1]中指出:地域文化其实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有特点的文化类型,它表现在方言、饮食、民居、婚丧节庆、民间信仰等方面,它产生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移民、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保存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地域文化对如今经济社会未来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凤琦在《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2]中提到: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于民宿的起源,郭峥在《民居和酒店之间》[3]中提到:在18世纪的欧洲,贵族十分青睐的乡村田间休闲娱乐的度假行为。由于他们本身对于乡村和田园风光的爱好,往往也是以偿付当地农民一定的租金或是佣金的方式,由他们负责自己的日常起居及饮食,在当地小住一段时间,在满足了自己的乡村爱好之后离去。由于这种方式的特点,慢慢的民宿被称之为“Bed and Breakfast”,也即是我们今天所谓的“Bamp;B”。而在美国,他们则更喜欢称这种拥有投止关系的房子为Horae Stay。而杨欣、殷燕在《两岸民宿比较研究》[4]中表示:“民宿”一词源于日本的民办旅店(Minshuku),是当时的日本政府为摆脱泡沫经济所引起的度假旅游危机,开发农渔山村,批准个人经营的一种都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寄居于农家民宅的新型度假方式。在 2017 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5]中,明确了民宿的定义:民宿是指依托当地闲置屋舍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当地文化、自然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由此可见,不论哪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体验都是民宿区别于一般住宿场所和其吸引力的核心存在。
就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的关系,肖德荣在《地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6]中详细说明:地域文化可独立存在,而民宿不可舍弃地域文化而独立存在,没有地域文化的民宿是没有灵魂的。民宿要想具有感染力与知名度,首先要结合所在地域的传统与文化进行设计,在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后再进行构思设计。民宿设计的精神主题要体现当地文化传达的灵魂与气质。民宿是地域文化的表达载体,地域文化通过民宿被传播和认知。
地域文化在民宿空间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
徐亚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宿空间设计研究》[7]中表示:当地经营者的产业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增强民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从而吸引更多到当地旅游的游客入住, 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张腾月在《地域文化对民宿设计的影响》[8]中写道:体验式旅游的兴起,人们对旅游过程中文化体验的追求越发强烈,期望在不同的地区感受到不同的地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地酒店建筑也受之影响取向同质化,而民宿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让顾客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感,人气的汇集必定带来更大的发展可能性。由此可见,在地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民宿设计可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郭峥在《在居民和酒店之间》[9]中讲到:不同的地区由于其发达程度,历史格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人文文化,这些文化是该地区长期发展的历史沉淀。任何去打破这种文化,无视这种文化的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侵略者的行为。谭思在《民族文化特质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0]中表示:推动文化传承是时代赋予民宿的重要使命。徐亚也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宿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写到: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讲,民宿不仅是一种物质实体,更是文化载体,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民宿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使民宿设计者对传统民宿风格进行传承和创新,同时让当地的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吴良镛在《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11]中写到:历史上中国有丰富多采的文化遗产,但是近一百多年来发展滞后,目前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面对强势文化的挑战,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对文化多样性进行必要的保护、发掘、提炼、继承和弘扬。由此,在民宿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能也能加大中国文化宣传力度,使中国文化被世界各地所熟知。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