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机组回热系统节能降耗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04 23:24:29

超临界机组回热系统节能降耗的初步研究

摘要:超临界机组正在成为世界的主力机组,因此对该种类型机组的优化、节能潜力等方面研究非常有必要。国外对于超临界机组的研究早于我国,在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较长时间的应用和研究。我国目前对于超临界机组的运行也积累了一定经验、新增机组发展迅速,统计表明运行可靠性总体良好。同时目前也存在一些效率偏低和安全性等问题,因此对于回热系统优化、热电联产等方面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超临界机组;节能;回热系统;热电联产

1.引言

超临界技术真的是当今世界上一项既成熟又在发展中的火电技术,其效率比亚临界机组有大幅度提高,已被国际上纳入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轨道,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效益。

我国发展超临界机组,其时间已晚于发达国家30-40年。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站在较高的起点上,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充分利用当今世界上材料工业的最新成果,同时对超临界机组进行分析优化,使超临界机组的节能效果发挥到最大效益。

2.国外现状分析

2.1美国

美国是发展超临界机组最早的国家,世界上第一台超临界机组1957年在 Philo电厂投运,容量为125MW,参数为31MPa/621℃ / 566℃ / 560℃,该机组由BGW和CE公司设计制造;1958年,第二台超临界机组在Eddystone 电厂投运,容量为325MW[1],机组的参数为34.4MPa / 649℃ / 566℃ / 566℃,该机组由CE和WH公司设计制造;迄今为止,它们是最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机组。这二台机组为美国超临界机组的设计、制造、运行取得了宝贵经验。到60年代中期,新增机组中有一半采用超临界参数,但到70年代订货台数急剧下降。根据EPRI 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这一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美国缺乏超临界机组调峰运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核电站担负起了基本负荷,因而对带基荷的超临界机组的需求量出现了下降,在采用超临界参数方面出现了反复。尽管如此,美国在1967年-1976年的10年期间,共安装118台超临界机组,单机最大容量为1300MW,到80年代初,超临界机组仍增至170余台,(其中多数为超临界机组)占燃煤机组的70%以上,占总装机容量的25.22%,其中单机容量介于500-800MW者占60%-70%,至1994年共安装和投运了9台1300MW的超临界机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