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社区接驳公交线路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打通道路微循环是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在很多大城市得到了快速建设,轨道交通不仅大大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通行能力,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发展。借鉴国际上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 即TOD模式) 的经验,国内城市出现了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新的居住形态, 即以轨道站点为中心、以步行5分钟的距离为空间范围的轨道社区。一般情况下,以轨道站点为中心400-500m这个区域范围内,居民主要以轨道交通和步行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但一些轨道社区不是布置在轨道主干线上,离轨道站点更远,居民步行时间长,转而采用其他区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增加。在此背景下,缓解城市换乘接驳问题的轨道社区接驳公交应运而生。轨道社区接驳公交作为一种常规公交方式,具有站点布设灵活,车身小巧轻便的特点[1],对外能够连接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对内能够将交通服务范围延伸至住宅区和商业区内部,填补了常规公交的服务盲区,有效地缓解了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轨道社区接驳公交的运营中,线路规划是进行公交时刻表编制、车辆调度以及司售人员排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优化轨道社区接驳公交线路有助于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降低公交企业成本,吸引客流从其他交通方式向社区接驳公交转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让居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公交出行不仅成本低,还和私家车出行一样便捷,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尾气排放,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的健康发展。
2 国内外公交线路优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公共交通接驳问题的研究程度较高,且国外的私有化运营方式推动了公交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虽然国外没有社区公交的概念,但定制公交[2]、电召巴士[3]、专线公交[4]等产品早已在城市公交系统中应用,其产品特点和运营方式与国内的微循环公交等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国内的社区公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外线路优化的早期研究以分析模型为主,对接驳公交线路的设计和优化也提出了多种方法。Mouhcine E et al.(2017)[5]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方法的分布式模型,根据乘客下车位置对乘客进行分区,以乘客出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车辆路径进行寻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在不过分简化城市区域空间特征和需求的情况下建立接驳公交线路的优化模型[6-10],他们考虑了多对多的需求模式、线路成本的区域差异和车辆容量约束。
不同于传统的公交线路优化分析方法,启发式算法因为在解决模拟线网优化的问题中具有运算速度快等优势,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为是解决线网优化问题非常实用的算法。Hossain Poorzahedy et al.(2011)[11]研究的公交线网设计问题是在给定的公交线网中选取一个子集,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目标,利用蚁群算法来优化公交网络设计问题。W.Y. Szeto et al.(2014)[12]提出了一种双层公交线网设计问题,同时确定公交线网的线路和频率。上层问题为以旅客换乘人数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下层问题为有容量约束的换乘分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混合人工蜂群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Neumann A(2015)[13]说明了在南非迷你巴士是仅次于私家车的交通出行方式,基于居民的需求和道路网络建立了迷你巴士的车辆供应模型,用协同进化算法对迷你巴士的线路规划进行了仿真,该模型能够在低需求区域找到迷你巴士的覆盖范围,并生成车辆路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