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南林大社区未来发展模式探究——折叠校园
- 前言
南京林业大学虽是一个校园,但同时也是具有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的物质基础设施的创建过程的“微型城市”,因此具有相应的“城市”蔓延特征,交通运输、物质交流甚至知识传播的时间也由此需要缩短。
二、折叠校园社区的探索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南林大由面积相当的两部分组成:南林大校区与南林大社区。这两部分看似分离实则关系紧密。社区不仅作为师生职工人员的住所,更是在用餐、生活用品等方面为校园师生提供了商品。这种联系也让原本的基础设施难以承载使用者的生产、交流活动,也就是“蔓延特征”。南林大社区的时空不可避免地形成压缩趋势。原则上的分离不代表物质交流的分离。我们要寻找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加大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顺应时空压缩的必然趋势,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式,使得一些时空障碍消失,建立立体的交通和功能结构,从而构建真正适应未来的南林大师生居民的新社区。
三、时空压缩理论
高大卫·哈维(DavidHarvey,以下简称哈维)在其经典论著《后现代的状况》中提出时空压缩(time-space compression)概念,他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转变,提出“资本主义的历史具有在生产生活步伐方面加速的特征,而同时又客服了空间上的各种障碍,以致世界有时显得是内在地朝着我们崩溃了”。哈维运用人文地理学的方法,结合《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剖析入手,提出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已渗透到生活的多方面,使得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的时间变得明显缩短,也促进资本全球化的进程,进而加快人们生活的步伐。
时空压缩这一概念在“地球村”等表述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正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使得世界不同场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通过横贯全球的时间—空间压缩的新途径建立起来。从空间秩序来看,全球化所导致的时空压缩及空间关系的调整,使得全球各地方都有可能打破传统地理空间的限制,接受到全球其他地方所传递的物资、人才或资讯,并进一步改写与转化城乡空间发展中空间结构的“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从时间加速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资本的运转周期加快,导致生活步伐和消费习惯更加快速的转变,也包括了生产和服务通过空间而实现的迅速流动,并由此带来空间障碍的消失。时空压缩不仅是技术和经济所引发的空间现象,更是技术与人、技术与意识形态、人的价值与地位等的社会现象的体现
- 案例分析对比
国内社区改造案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