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北京密云段)区域更新景观规划设计(a)文献综述

 2022-03-29 22:25:01

摘要: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是全人类历史的见证和记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华文明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重大价值;作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人工建筑遗存,在人类文明史上拥有杰出的地位。2006 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文物局启动了 “长城保护工程”,制定并实施了《长城保护工程 (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自此,中国开启了长城保护史上的第一轮国家工程,2006 年,国务院正式颁布《长城保护条例》。本文通过对北京古北口段长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探究长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将古北口段长城与北京八达岭长城与嘉峪关长城的历史遗产资源利用进行对比,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结合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更新的案例,探讨古北口长城景观更新规划的方案,结合国内外长城长城保护及开发的优秀案例,探究其成功经验,并针对北京古北口段长城保护与更新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探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更新的难点所在,最终寻找出当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维护更新再利用相互贯通的良性通道。

引言: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独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题,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然而在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很多中国的历史文化都在被逐渐遗忘,长城防御的功能作用与现代格格不入,失去原有作用和吸引力的情况下,长城仅仅被当做是中国的文化名片,本文着重探究北京古北口段长城的区域景观更新,通过和相关人物的沟通、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现场实地调研等方式,论证解决长城文化遗产的更新与保护难题、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更新与保护之难的策略及方法,寻找出当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维护更新再利用相互贯通的良性通道。

正文:

一、古北口段长城提出背景及意义

1.背景

中国的长城是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2002年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华民族集千年智慧贡献给全人类的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载体。1961 年 3 月 4 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编号:438)。

而北京的长城不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符号,也是中国长城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北京市域范围内自东(平谷将军关长城)向西(门头沟洪水口长城)共有 49 段长城,总长约 629 千米,北京长城作为中国有长城分布的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是中国长城最杰出的代表。北京长城在明代近300年的军事防御与持续修筑过程中,沿长城一线形成了大量的堡寨,大多数作为自然村落延续至今。这些村落目前仍保留了许多与民间信仰、农耕生活、民俗节庆等有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长城对北京北部山区人地关系的深刻影响

其中,北京长城的精华段在密云的古北口,密云长城总长度约 300 千米(含明长城和北齐长城),实有城段约 213 公里。密云古北口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包括古北口和司马台两个长城重点段的94处长城资源点,其中,古北口关是北京长城最重要的两个关口之一,古北口路组团邻近河北省金山岭长城重要点段,应作为京津冀协同的组团进行建设,构建古北口主景区、司马台景区、金山岭景区、西沟景区和古北水镇景区共同组成的“一主四副”格局。

2.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