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无线能量充电桩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文献综述

 2021-09-25 20:31:2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影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传输主要是有线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在有些场合,有线电力传输有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导线裸露,接触电火花,并且这种导线直接接触的传输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的腐烛、水、粉尘及污物的影响;在大功率充电领域,因存在高电压、大电流容易产生触电事故; 在小功率供电领域,如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等供电及充电等应用领域,则存在由于供电电缆的过多连接而占用空间,充电接口容易损坏等系列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而来。

它能容易的克服这些缺点,从而在特殊场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无线能量传输包括三种:微波能量传输,感应耦合传输,磁谐振能量传输。

基于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有较大的发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造出产品,比如日本大阪富库公司所生产的单轨物料运输行车和车间无电瓶运货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所属的奇思公司已将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技术成功应用于新西兰著名的国家地热公园的游客电动运输车上。

基于感应式电能传输的车都需要充电,那么充电桩就必不可少。

充电桩需要具备的功能很多,比如要采集要充电的车辆电量的数据,显示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语音播放,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等,这其中良好的人机界面的设计是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

基于不同的平台设计的人机界面有很多种:PLC触摸屏的人机界面,基于windows系统设计的界面,基于Linux设计的界面,这其中的区别和特点是:PLC设计出的人机界面主要用于工业过程设备的监控及运行中,windows设计的交互界面丰富多彩,但成本相对较高。

基于Linux设计的界面丰富,但是复杂程度高,较难以实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