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江苏段水文化景观研究——以镇江段为例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由国家开凿、政府管理的巨大水利工程体系,它体现了以农业立国的集权国家高度建制化下独有的漕运文化传统,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份宝贵遗产。大运河是具有超广时空尺度的连续性工程,体现了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结果,且至今仍生生不息。如何保护这样一条巨型活态遗产,在我国水文化景观保护工作中也是相当棘手的问题。我国对中国大运河水文化景观现状调研分析的研究已十分繁多,对于具体城市的运河分段水文化景观研究也确有不少,但对于中国大运河江苏镇江段整体的水文化景观的历史层积研究还十分稀缺,因此通过对中国大运河江苏镇江段的水文化景观进行现状调研与分析,了解中国大运河江苏镇江段保存情况,对其水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和保护策略进行评估分析,使其水文化景观历史价值和水文化文脉精神得以保存并使之得到传承,具有重要的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运河;水文化;水景观;镇江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是中国历史上由国家开凿、政府管理的巨大水利工程体系,它始建于春秋时期,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大部分组成,全长 2 700 km(含遗产河道1011 km),跨越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包含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由国家开凿、政府管理的巨大水利工程体系,它体现了以农业立国的集权国家高度建制化下独有的漕运文化传统,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 背景和意义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大运河项目,将其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大运河也正式成为了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这标志着大运河的保护开始了里程碑似的新起点。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运河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同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作为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其保护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运河是具有超广时空尺度的连续性工程,体现了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结果,且至今仍生生不息。如何保护这样一条巨型活态遗产,在我国水文化景观保护工作中也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目前,大运河沿线各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各地发布的课题指南中不乏有关大运河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相关项目。其中,以江苏镇江段为例,大运河孕育了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代表的江南文化,而镇江作为古运河与苏南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大运河最大的资源特色和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江河交融共生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江南运河济运工程的重要案例、山水人文文化情怀的杰出代表以及运河沿线城镇聚落的发展推力。然而,笔者在查阅大运河水文化相关研究成果时发现,对于大运河的水文化定义和水文化景观这样的基本问题在学界仍存在很大争议,这也是导致大运河保护工程缺乏焦点和立足点的关键问题。
因此,笔者梳理了国内学界对于大运河水文化景观相关研究文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资料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 资料数据源选择
本研究以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为研究数据来源,首先,将检索选项设为“篇名”,检索词为“大运河”,选择“并含”,检索词为“水文化”,时间不限,共检索出16篇;然后,检索选项仍为“篇名”,检索词为“运河”,选择“并含”,检索词为“水景观”,时间不限,共检索出16篇;最后,将检索选项设为“篇名”,检索词为“大运河”,选择“并含”,检索词为“镇江”,时间不限,共检索出14篇。以上,共检索出46篇,其中关于直接研究大运河水文化的研究文献有15篇,关于大运河水景观可参考的研究文献有2篇,关于大运河镇江段可参考的研究文献有10篇。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