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带(下关段)保护及发展概念规划——凤阳邑村公共服务设施与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摘要】:通过对近十年有关文献的分析整理,总结出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实践成果、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趋势,并据此探索盱眙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可以着力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线路 茶马古道 遗产保护 文献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以大理州州政府牵头,将大理市洱海西岸上起龙首关,下至龙尾关,总长约50余公里的茶马古道途径地区作为规划研究范围,以“茶马古道”文化廊道为轴线制定保护及片区发展规划,以文物及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再现为核心,以沿线生态、农田、村庄景观环境优化设计为重点,将50余公里的文物古迹、古道遗址、公园景观以及旅游景点用步行慢道相贯穿,同时连接苍山步行慢道及环湖(洱海)步行慢道,形成具有生态基底、文化内涵、休闲生活的乡村景观文化带。
二、大理茶马古道的研究背景及基本概念
2.1研究背景
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 有着特定的历史概念,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在我国西部形成的汉、藏之间以骡马为主要运输工具,以茶为主要贸易产品的民间远征商贸交通古道,是以滇藏川三角地带为中心,伸向中国内地、印度、东南亚的文明古道。茶马古道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也被称为“南部丝绸之路”,是中国特有交换经济即茶马交易的产物。从云南省内的茶马古道路线图可以看出,大理州的茶马古道是以大理市(下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现存古驿站以明清时期为主,因城市建设大多驿站均已失去当年的历史风貌,仅有部分沿线村庄尚存一丝遗貌。完整的茶马古道已不复存在,为数不多的遗迹也几近消失,现存的仅有凤阳邑村保存完整的七八百米茶马古道原貌,古道的保护与修复刻不容缓。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保护传承利用好大理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目前,大理在考古挖掘和研究、遗址保护、考古成果转化、考古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的决策部署,站在保护传承利用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历史责任感的高度,切实肩负起保护和传承大理悠久历史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