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下的秘密花园——淮安市新安小学西校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文献综述

 2022-04-05 21:51:48

摘 要:随着城市更新,校园的复合功能增加。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环境和校园景观的改造升级显得尤为重要。老旧校园景观的改造不仅需要做好内部建设,也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良好的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必将能传承校园文脉,延续学生们对于学校文化的群体性历史记忆。从微观上来看,促进交流,增进思想碰撞,在多样性与丰富性的景观环境之中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心灵体验,这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思维都有着良好作用。

关键词:校园绿地;自然教育;儿童心理;空间

引言

随着城市的扩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儿童与大自然接触变少,渐渐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兴趣。为了这种提升敏感度和兴趣,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小学校园景观理应走上发展的舞台。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小学校园是他们开展学习活动、形成初步知识框架的重要场所,也是与社会进行接触的一个重要的媒介载体。而在传统的校园环境中,室内学习与室外的体院锻炼占据绝大比例,户外环境的功能被忽略,这必然会让孩童的意识成长中失去与丰富的世界的连接。

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小学校园中未受重视且未被充分利用的荒废角落,改造为高效多功能绿地。整合自然生态与人工建设体系,使师生参与到生态景观系统中。遵循孩童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生命,帮助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升了儿童对自然的认知力与协作力,培养儿童的同理心。

2 研究现状

课题国内外研究成果

2.1.1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对绿色校园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先后编写了《中国绿色学校指南》《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等规范、标准,从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运行管 理、教育推广等方面的标准内容,对绿色 中小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目前也陆 续有一批中小学项目对此展开了实践尝 试。自然教育理念起源于启蒙思想家卢梭,他提出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亚于三种,或“受 之于自然”,“或之于人”,“或之于事物”;之后的裴斯塔洛齐、福禄贝尔等人在继承卢梭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 教学应顺从儿童本性发展顺序;重视感官学习、实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2015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到,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传统校园景观逐渐成为历史,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小学校园景观走上发展的舞台。

以育才第三小学为例,校园内共种植乔灌木42种, 具有一定的生态与观赏功能。同时,校长与老师们也积极走在教育前沿,意识到自然教育于学生的重要性,并初步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课程中。例如“植物认领”,“公共菜园”、“植物记录”等课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与植物景观的互动性,带动了学生对自然认知的积极性。

2.1.2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16世纪哲学家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提出 “学校花园应该进入每一所学校,从而让儿童观察 到树木和花草”。100 多年后,哲学家让·雅克·卢梭指出“自然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儿童关于自然的知识将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校花园 最早于1525 年出现于欧洲,但直到1891,美国马萨诸塞州罗克斯伯里区乔治普特南学校才修建了第一个正式的学校花园,而且学校花园仅作为观赏,而非作为教育工具。1991 年丹麦提出绿色校园概念,随后逐步覆盖至欧洲各国。绿色校园可概括为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学习及使用空间,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保护 环境、减少污染,并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建立的指标体系 目的在于将其能源运行的成本比传统校园降低30% - 40%。1993年,美国园艺协会举办了关于儿童花园的主题会议。这次会议以及后来相关法律的出台,为学校花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靠近西部河沿岸的美国某中学提供了雨水管理的最佳实践。作为城市河流,西部河由于周边排水 需求的快速发展时常河水暴涨。学校设计的景观设 施能够将从建筑屋顶和铺装地面收集的雨水进行吸 收、净化和过滤,以防止雨水直接排入西部河而造成水位增高和污染。特别是学校将“生态调节沟” (Bioswale)的的概念融入停车场设计,让植物和水泥 装置完美结合,不仅提供了校园美感,愉悦了师生, 而且对地面雨水进行了很好的处理。

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原则

2.2.1景观的教育性意义

现代教育以学生文本、追求开放与交互的教育理念,将学校教育从室内解放出来,并延伸到校园环境中,让学生参与到植物景观中,获取知识,启发思维,强化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