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分析文献综述

 2022-04-12 19:54:08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菌根(Mycorrhiza)是指土壤中真菌与植物根系结合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共生现象。能够侵染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被称为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差异通常分为六类,其中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fungi, EMF)是真菌菌丝侵入根的外皮层细胞间隙,不侵入细胞内的一种,其特征结构有菌丝、菌套、哈蒂氏网和外延菌索等。外生菌根真菌在促进植物养分吸收,生物固碳,提高植物抗逆性,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外生菌根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土壤生物多样性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有90%以上的植物都能与外生菌根真菌结合[1]。全球范围内,约有90个属、5000~6000种真菌可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我国已报道的EMF有40科、80属、600余种[2]

不同外生菌根真菌的生态功能有所差别,具有生态功能多样性。豆马勃属菌种(pisolithus)能够提高植物的耐重金属胁迫能力[3],乳菇属菌种(Lactarius)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4],乳牛肝菌属菌种(Suillus)对多种土传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因此,EMF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健康有一定指示作用,其群落的组成结构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1.2研究现状

1.2.1菌根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德国植物学家Frank在1885年首次提出菌根的概念,并用来描述一些树木的根系与一些真菌形成的结合体。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菌根可分为6类:(1)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fungi, AMF),(2)浆果鹃类菌根(Arbutoid mycorrhizafungi),(3)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fungi, EMF),(4)欧石南类菌根(Ericoidfungi),(5)石晶兰类菌根(Monotropoid mycorrhizafungi),(6)兰花菌根(Orchid mycorrhizafungi)。

根据菌种和树种的不同,外生菌根的菌套,菌丝,外延菌索和哈蒂氏网的形状都不相同,顶端分叉形状区别也很大,包括不规则的单轴状、二叉状、珊瑚状、羽状、塔状、疣状,块状和不规则分叉状等。外生菌根的颜色也是它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其颜色变化主要取决于真菌菌丝的颜色,菌套的厚度和树木营养根的底色。在不同年龄阶段,菌根颜色也有一定的区别[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