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愈伤组织扩繁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5 20:32:25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植株矮小,生长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丛中。栀子常生长在避光、土壤粘性低、排水良好的环境条件下[1]。栀子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我国的南方及长江流域的各省份都有分布;在北方由于气候较为干冷,常被单独种植在花盆中作为盆栽花卉供人们观赏[2]。由于栀子可修剪性强,所开花朵洁白优美,花香清雅,在我国常被用来作观赏花卉。此外,栀子中还含有很多药用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研究价值。

1.1应用价值

1.1.1观赏价值

栀子一般植株矮小,约为1~2米,花朵顶生或腋生,大而洁白,气味芳香,,成熟栀子果实颜色深黄,形状呈倒卵或长椭圆形,其种子多数为鲜黄色,呈扁椭圆型,花期一般为5~7月。在国外,栀子也常被用来做观赏用,例如在泰国常用栀子作花园丛植,作为盆栽花卉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也非常流行[3]。在国内栀子花常被用于佩带,国外常把栀子花作为花束材料,成为重要的插花素材[4]。在我国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盆栽植物以其娇小玲珑的体积、千姿百态的形状、生机勃勃的姿态等,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现代社会,由于栀子花香清奇,花色洁白优美,且盆花比载种在土地上的植物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可单棵独赏,也可由多株组成大规模的精致景观,从而深受人们喜爱。栀子还常作为重要园艺植物,布置和装饰公共场所和事业单位室内外,也是人们美化个人居住环境的首选[5]。此外,由于栀子可以在空气环境较差的地方生存,且树型易修剪,因此可批量种植来美化园林环境[6]。


1.1.2药用价值

《伤寒论》中记载栀子干燥成熟的果实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能。在现在科学研究中也表明,栀子果实中含有的药用成分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均有良好疗效。在栀子含有的药用成分的研究中,发现栀子中的一种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作用,例如李志孝等[7]。此外,黄栀子中还含有大量栀子黄色素、栀子苷等药用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西红花苷也可以栀子黄色素中提取。因此栀子作为集药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植物,已经被人们广为关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对栀子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的利用价值,使其得到的更多的推广应用。

1.1.3其他价值

在我国古代栀子被用来作染织品的黄色染料,现在因为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力较差,已经退出染料的行列。虽然栀子已经不能作为纺织业的染料,但是栀子中的黄色素在食品加工等行业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栀子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植物进行种植培养,这对于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调整我国作物结构、增加基层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8]。

1.2栀子的研究现状

2.1栀子早期研究

从新中国建立开始,人们就已认识到了栀子在观赏及药用方面的价值,并且开始对栀子的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在观赏价值方面,人们观察了解了栀子生长习性和类型区分,并对栀子栽植管理技术、重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栀子的观赏价值[9]。而对于栀子的药用研究则大部分集中在中药学以及栀子苷、黄色素的提取等方面,对栀子中西红花苷的提取、西红花苷产量的提高以及栀子愈伤组织组培繁殖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10]。

在栀子繁殖培养方面,传统繁殖方法通常采用栀子成熟果实进行繁殖,繁殖速度馒,繁殖效率低,因此在栀子果实繁殖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8、11],因此果实繁殖无法满足人们对栀子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栀子作为一种木本类灌木植物,扦插法也常被应用于栀子繁殖上。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对栀子在不同的扦插方法下的成活率、插扦过程中所需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994年张传明[2]等利用栀子嫩枝叶作为试验材料,对比了在水插法、沟压法和高空压条法等不同扦插方法下的成活率,其中成活率依次表现为水插法沟压法高空压条法;1997年刘奉昌[12]对栀子进行水插繁殖试验,同时比较了栀子露地插和全封闭插,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水插法处理的栀子材料可形成大量的根系;在生根速度上,露地插法和全封闭插法明显比水插法慢。2000年沈敏东为寻找一种更为简便可行的插扦方法,发现在进行栀子水插时,水源可以利用无污染的河面或池塘露天扦插,但该种方法在扦插过程中对温度要求较高[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