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交易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14 21:20:26

文献综述

在生态交易补偿制度方面,国内学者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初步探索。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森林生态交易补偿制度的基本框架,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研究。学术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西方森林生态交易补偿制度理论与实践的有益经验。然而,国内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森林生态交易补偿制度的研究仍多数停留在讨论其性质、意义及作用的层面,缺乏理论创新,照搬西方理论,从而很难形成针对我国国情的实践指导( 温作民,2002; 黄立洪等,2005) 。

Bruce Manley 对新西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林业碳汇交易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森林的所有者可交易他们从所培育森林中收集到的碳储量,分析了这项政策对增加森林的盈利能力、影响造林的选择及森林的长远经营策略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对林业碳汇交易的经济回报率、交易价格风险等方面的影响。Marika Makkonen 认为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服务形式来缓和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就包括可以支持政府对人类利用并依存的整个自然界资产评估所做出的决策。像林业碳汇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交易时必须要赋予一个价格来衡量,政策能够保证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服务的实现,并有利于林业碳汇的增加。

国内外学者对碳汇交易展开了大量研究。Charnley等认为碳价格低而市场准入成本高、小土地所有者进入市场的不确定性及如何满足管理计划、认证等要求是阻碍森林所有者参与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因素;孟祥江针对重庆市林业碳汇交易现状及潜力,构建了供求机制等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张瑞萍等提出通过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确定交易价格、明确交易的利益分配、开征“碳税”等方式实现林业碳汇的市场机制路径。另有学者从规范林业碳汇交易的程序和步骤,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制定并完善碳市场法律体系建设等角度对碳交易市场建设提出建议。

Sedjo等认为应利用动态优化森林管理的模式对森林资源进行前瞻性预测;白江迪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碳汇需求方企业自身约束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杜明钰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林碳票市场结构和市场运行成本,探讨了林碳票市场结构和市场运行成本,提出了森林碳汇生态服务市场交易解决方案。

现有研究充分肯定了碳交易市场对减排的成效,对我国建立全国系统的碳交易市场给予良好期待。

参考文献

  1. 高沁怡,金婷,顾光同,吴伟光.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开发策略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9,32(06):97-102.
  2. 张颖,张莉莉,金笙.基于分类分析的中国碳交易价格变化分析——兼对林业碳汇造林的讨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41(02):116-124.
  3. 陶文娟.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法律规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8.
  4. 陈紫菱,贝淑华.林业碳汇纳入碳排放市场的影响研究[J/OL].中国林业经济,2019(06):75-78 100[2019-12-25].https://doi.org/10.13691/j.cnki.cn23-1539/f.2019.06.022.
  5. 张译,杨帆,曾维忠.网络治理视域下森林碳汇扶贫模式创新——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12):148-154.
  6. 童慧琴,龙飞,祁慧博,张哲.基于试点7省市减排的森林碳汇需求潜力预测与仿真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9(04):10-17 68.
  7. 郭白滢,周任远.我国碳交易市场价格周期及其波动性特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21):154-157.
  8. 李怒云,袁金鸿.林业碳汇自愿交易的中国样本——创建碳汇交易体系实现生态产品货币化[J].林业资源管理,2015(05):1-7.
  9. 黄彦.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森林碳汇问题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03):260-268.
  10. 叶绍明,郑小贤.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最新进展及对策探讨[J].林业经济,2006(04):64-68.
  11. 肖海涛,王强,乔磊,姚智军.浅谈中国林业碳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01):139-140.
  12. 张锐,曹芳萍.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01):1-5.
  13. 姜霞. 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和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6.

崔丽娟. 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

  1. 王化雨,赵亚駸.浅析林业碳汇项目与碳汇交易市场的法律保障[J].法制与社会,2011(16):100-101.
  2. 马雯雯,赵晟骜.金融服务林业碳汇发展及问题研究[J/OL].西南金融:1-10[2020-06-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587.F.20200518.1011.008.html.
  3. 杨博文. 气候融资视角下国际碳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
  4. 道文静.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9.
  5. 王宇航.国际碳金融市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分析[J].现代商业,2013(33):24-28.
  6. 余方纯.林业金融服务体系中创新模式构建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01):47-49 52.
  7. 丁欢.我国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J].纳税,2019,13(20):191-192.
  8. Xiaojia Fan,Sanmang Wu,Shantong Li.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provincial trade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Hebei, China[J]. Energy,2019,185.
  9. Zhaohua Wang,Yiming Li,Hailin Cai,Yuantao Yang,Bo Wang.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drivers in China#39;s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l trade[J]. Energy Economics,2019,83.
  10. William Blyth,Derek Bunn,Janne Kettunen,Tom Wilson. Policy interactions, risk and price formation in carbon markets[J]. Energy Policy,2009,37(12).
  11. Ying Zhang,Jiancheng Chen,Mingxing Hu,Armin Offer.Valuation of forest carbon sinks in Chin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6,27(06):1321-1328.
  12. Li Shijie,Wang Shaojian.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n China#39;s carbon productivity: A panel data analysis.[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59.

资料编号:[25173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