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江苏连吉特种胶带有限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2022-04-14 21:21:15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江苏连吉特种胶带有限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被用来研究产品价格、业务量(销售量、服务量或产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据以作出关于产品结构、产品订价、促销策略以及生产设备利用等决策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来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预测要达到目标利润应当销售多少产品(或完成多少销售额);预测变动成本、销售价格等因素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时至今日,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企业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保证。越来越多的学者,企业经营者对此进行研究。国内外研究大体相同,国外研究现状侧重本量利分析的实践应用,提出创新模型来完善方法本身在实际运用中的不足。国内研究现状则是有理论为先,在此基础上在和企业相结合。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本量利问题的初步想法出现在狄奥尼修斯·兰德纳1850年的著作中。本量利分析图最原始的文字记载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10年,约翰·弗里德里希·沙尔先提出一个计算“死点”(盈亏平衡点)的公式,再借助实例对其进行阐述。1922年,威廉姆斯首次将关键点用“平衡点”和“盈亏平衡”此类词组来形容。而关于成本管理,成本驱动这个词语是由科茨在1949年发表的《管理计划与控制》中确切界说和阐释。成本动因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1985年西方企业战略研究专家迈克尔.波特研究所得。20世纪80年代,国外各学者对本量利分析的探索逐渐深入,Marcell Schweitzer在 “Break - Even- Analysis”中将本量利分析零星的观点整合为系统的模型。Robin Cooper和Robert Kap lan则引进函数从而引发对成本本质的研究,提出成本动因理论。2001年,Luis Gonzaacute;lez提出一种多产品CVP的可选模型。它通过ABC系统提供的数据来跟踪可变和固定成本。本量利分析的研究从2009年开始达到学术顶峰,许多专家学者包括黛维·瓦莱布哈尔尼、约翰·莱斯利·里文思顿(2009)、瑞安·阿达夫(2011)和拉贾斯卡兰五世(2010)都在著作中肯定本量利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大卫·斯托也在《A Multi-Component Cost-Volume-Profit(CVP) Learning Resource》书中,进一步强调了本量利分析若可以实现动态化的运用,将能在企业的目标管理、动态管控中担任更好的角色。

二、国内研究现状

本量利分析,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开始在会计上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提供企业成本。国内学者针对本量利分析的目的、实质、意义、如何运用、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1. 本量利分析的必要性和意义

赖亚(2020)在《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探讨》中提出“本量利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企业总成本和销售量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它以企业成本规律为基础进行相应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和模型展示出来,以达到反应生产过程中会计部分产生的单价、销售量、销售收入和变动成本以及。”

刘虎(2019)在《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的应用分析》中提出“在企业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应用过程中,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重视管理会计的运用, 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 进而有效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型, 为企业的经营预测分析以及决策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