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益众筹平台的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以“水滴筹”为例文献综述

 2022-04-29 21:19:52

《微信公益众筹平台的传播模式及对策研究——以水滴筹为例》文献综述

一、微公益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介技术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的公益信息传播渠道。可以想象,以微信为主导的媒介生态环境将能够在未来主宰传统媒体。这一点冲微信的用户量上就可以看出,正因如此,微信也渐渐成为大众使用与传播信息最广泛的媒介。

学术界针对微信与微信相关公益传播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中谢金钿在《社交媒体时代公益组织微信传播研究》(2018)中就微信在公众中的高速发展,立足于公益事业开展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微信的快速发展,已经为公益众筹带来巨大的发展能给予。研究重点针对微信的传播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信有效降低了公益众筹的传播成本。另外,当前我国居民普遍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并且以朋友圈为主的熟人关系所产生的信息信任度更高。同时,由于微信功能多样化的缘故,这使得公益众筹发展非常多样化。文中总结了这些优点,但同时也注意到微信公益存在公众号信息推送受限、阅读量低、信息虚假等诸多问题。另外,由于微信中各种病毒性谣传的信息存在,这对于公益所造成的声誉损失是无尽的,并且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微信公益还未能经过考验。

我国学者张银峰,侯家伟等在《中国微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2014)中通过采用微博私信调查和电话调查等调查方式开展研究,据研究结果表明,“新浪微博”在网络公益领域是最早的开拓者,同事也是最大的领导品牌。该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项目周期相对较短;项目和支持的数量很多;网上捐款是主要来源;发起人的位置与接受者的位置有很大不同;主要接受者是年轻人;保荐人和保兑人大多是同一组织;该项目的透明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样,也同意传统媒体上的微观公共福利的优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以及操作灵活多样。不过在研究中也指出,微公益事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透明度和可信度的问题。

而王红春的硕士论文《基于社群经济的微信平台教育传播研究》里,深入探索了新媒体联网时代微信公益的发展状况,并且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对微信公益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平台的公益性在用户之间的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信息的理解度非常高。另外,从微公益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可以发现,微信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加,因此微博的公益传播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从公益主体上进行分析,整个微型公益事业总体呈现扩大趋势。而微信公益所依赖的传播主体为公共信息平台。

二、微公益传播机制研究

侯冲在《微博上的公益活动传播研究》(2016)一文中未能突破以往传播机制的研究,但文中得出结论,传播效果最好的三种公益活动是儿童成长、环境保护、医疗救助,并指出微博公益舆论领袖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在传播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毛洋洋的研究《社会组织公益传播机制和效果研究:以“冰桶挑战”为例》(2015),提及以前的研究框架,包括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媒体和其他传统公共传播主体的积极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促进公益项目的力量,为公益传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文章逻辑清晰,但很难根据个人情况反映公共福利机制或社交媒体。严俊霞从《基于“5W”模式的微公共福利传播机制研究》(2015)中的5W模型入手,分析了微公共传播机制,指出了微公共传播的主体,推翻传统的公益传播模式。受众可以成为二次传播的新信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有两种:“正常的微观公共利益交流”和“事件微观公共利益交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