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世间万物的形成具有矛盾性。在人类世界,我们一般从生理角度上将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但在社会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将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特征刻板印象化,我们下意识地会认为男性应拥有刚强勇敢、自信果断、客观理性等特征,而女性则拥有温柔感性、胆小内敛等特点。这种现象不是仅仅存在于某个地方,而是整个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类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于两性问题的探索,故而,“双性同体”这种意识逐渐出现了。
“双性同体”,又称“雌雄同体”,从直观的生物学角度而言,指的是同一个体身上既有成熟的雄性性器官,又有成熟的雌性性器官。在人类探索性别意识的过程中,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如李祥林《“双性同体”神话思维及其文化体现》就指出人类创造的一些“雌雄同体”的神话形象,源于人类渴望克服性别对立并希望从两性互补中达到自身的一种完美状态。双性同体观,狭义上就是人应当是由女化的男人和男化的女人组成,即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而不仅仅是从生理和外在去武断一个人的性别气质。它渗透在神话、历史、文学等范畴中,逐渐发展为后来所提出的女性主义观重要的一部分。再如孙婷婷在《米歇尔·图尼埃的双性同体观述评》中提到“双性同体也是女性主义者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对此有过阐述。在她看来,lsquo;自然而然的理想状态是——两性和谐共存,并在精神领域通力合作rsquo;。”
东西方文学史上有着许多拥有双性气质的人物形象,他(她)们的出现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飘》和《红楼梦》分别是东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两本书的成书时间虽然差了两百多年,但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却有着相似的个性。在“双性同体”视域下研究《飘》中的斯嘉丽的性格、形象特点者很多。如杨美群、刘秋菊的《解析lt;飘gt;中斯嘉丽“双性同体”的特质》通过分析斯嘉丽战争前后的形象特点解析其“双性”气质。如张亚利的《一位水与钢铸就的女性——对lt;飘gt;中斯嘉丽“双性同体”性格的解读》从其双性性格入手,分别分析其水一般的地方和钢一般的地方。在“双性同体”视域下研究《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也有不少。如胡艳平《脂粉英雄——“双性同体”透视下的王熙凤》分析王熙凤在封建社会里展现出的双性气质及其隐约透露出的女性意识。这两个人可谓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两个“脂粉堆里的英雄”,有不少学者将这二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异同比较。
本文尝试从“双性同体”这一新的视域,在综合概述“双性同体”观的基础上,分析斯嘉丽和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特点,再通过比较阐述两人物形象间的异同,浅层挖掘女性身上“双性同体”观的普遍意义。当今世界,倡导一种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是观念并没有从本质上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个人的价值理念。文学形象的存在不仅是供人赏读,更是引导人们进行反思和进步。通过比较东西方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的异同,我们可以在感受东西方历史文化差异的同时,总结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拓展文学的研究的同时促进当代人对于“双性同体”观点的理解,增强认同感,促进社会价值观的丰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资料编号:[25080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