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涉及社会、心理、技术、文化等领域。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视野很开阔,不仅从语言本体角度对网络语言展开了研究,还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探讨。
从语言本体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包括语音视角、词汇视角、语法视角。
- 语音视角。语音学的定性研究主要指元音、辅音、声调、重音以及节奏、音变等。由于分析手段的进步和语音信息处理的迫切需要,学界又加强了语音韵律特征的综合研究和定量研究。国内在网络语言的语音研究方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未展开,涉及网络语言语音研究的文章大多是将网络语言的语音手段作为语音现象来加以描写的,
- 词汇视角。词语是网络语言的生力军,学界对网络词语的研究较为丰富,现有研究成果研究了网络词语的起源、发展,词的构造、构成及规范等问题。王苹认为,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变体,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观察:首先,从客观条件来看,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上网费用的制约,使网民们必须节约上网时长,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实现交流最大化。这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文字的输入速度,并尽量减少字符,于是出现了诸如网络通假字、数字、缩略语等语言形式,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此外,计算机微软操作系统所使用的输入法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其次,从主观因素来看,网民这个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朝气蓬勃,蔑视传统,有极强的创新精神,网络给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千奇百怪的新词语由此被创造出来。
许钟宁在《网络词语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中提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变异主要是由网络交际的特殊语境因素和网民的语言观念因素、语言心理因素综合作用而促发的,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观念因素有语言开放意识、语言效率意识和语言创新意识;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心理因素有网络语言变异的崇洋心理、网络语言变异的幽默心理、网络语言变异的戏谑心理和网络语言变异的针砭心理。陈晓浒在《网络语言中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趋势》一文中关于网络词语特点及发展趋势的观点具有前瞻性,她提出网络词语具有新奇求异性、游戏性、视觉显著性、受限性、简捷性等特点;在网络词语的发展趋势上,陈晓浒认为网络词语已走进大众媒体,网络词语开始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交际用语中,并已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网络词语的新词汇和新用法将越来越多。李婷婷在《网络词语造词法及语用义研究》中提出网络词语的造词法有摹声造词法、说明造词法、简略造词法、语法造词法、修辞造词法和综合造词法。
- 语法视角。对网络语言的语法研究展开较少,主要研究范围局限在词类运用和句式上。 张云辉指出,网络语言的句法特征包括:作状语的副词使用有别于日常语言,英语词缀加之于汉语句子,汉语语气助词加之于英语句末;特殊句式的使用;语词叠用;原有词汇的词性转换使用等。刘亚辉论述网络语言常见特殊语法现象有副词超常使用、词的重叠、词类转换、语码混用、特殊句式、省略简约。除了这些对网络语言语法进行综合分析的论文外,也有就单个语法现象展开研究的文章,如于艳华的《网络语言“X+的说”句法现象探究》提出,“X+的说”是网络语言中新出现的句法现象,表达说话人对事件、意志、感情的强烈肯定,强调说话人所说的内容确实是这样的。
在了解完网络语言的研究视角后,我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关注,发现学界早已对网络语言展开了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98年至今,国内网络语言的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就繁荣期来看,这一时期网络语言研究专著成果较丰,有成蕾的《网络流行语》,刘能镛、马长安的《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张云辉的《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主要进行了网络语言语类、语法和语用研究,并探讨了网络语言的模因。汤玫英的《网络语言新探》共分12章,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进程作了述评,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性质、类型、特征,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然后从修辞学、符号学、传播学、模因论、文化学等多学科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审视,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进行了讨论,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曹进的《网络语言传播导论》在客观记录和理性阐释网络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梳理,明确了网络语言的产生、性质、特点、功能与传播规律,厘清了网络语言传播中彼此缠绕的诸多问题,挖掘了网络语言在各种网络通信方式中不同的表现形态,尝试归纳了网络语言的传播规律。安志伟的《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是在网络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汉语网络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研究的成果,全书既有对网络语言事实的描写,也贯穿着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理论,同时还采用了语言的动态发展理论来考察网络语言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在2013年,各学校还联合进行了“媒体语言研究”。张颖炜副教授负责实施了网络语言的课题,并发表了《网络语言的词义变异》及《网络语言研究》。此次研究较以往来看,更加突破,使用了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新的方法。
《网络语言研究》一书运用了语言学与言语交际学等基本原理,并借鉴了计算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网络语言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揭示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是有关网络语言的界定、性质、构成及类型的讨论。学界一般将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为了方便研究,本论文将研究对象限定在网络交际范畴,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使用者在进行网络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并从交际的互动性角度把网络语言分为“网络静态语言”和“网络动态语言”两大类。该书区分了网络语言的性质与特征,强调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应该从变异情况入手来观察其本体属性;从其外在功能,也就是在网络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征象和标志性的东西来观察其特征。主要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手段入手,讨论网络语言的构成情况。
第二大板块是有关网络语言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体修辞特征的讨论。此前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的著作中对网络语言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和语法特征等均有所涉及,但系统性不够,且往往浅尝辄止。该书根据网络语言的实际运用,分析了网络语言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的系统变异情况,并对网络语言的韵律特征、语音手段进行了探讨。本书还讨论了网络词汇的总体特点,对网络词语结构类型及分布、网络词汇类聚、词义变异、语模等问题论他人之所未论,并补充、修正前人已有之观点,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网络词义变异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结论更可信。该书还分析了网络语言实词、虚词的新用法,指出网络语言语法手段和句式的特殊之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