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化进程正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对出行工具的选择也更具广泛性,从最开始的经济、实惠到后来的舒适、快捷,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不断增高。城乡公交一直作为城乡间经济活动的首要环节,人员输送的重要运输方式,其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镇居民的出行条件以及城镇交通的整体发展水平。[1-5]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正不断对城乡公交的发展进行研究与展望,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城乡公交的建设力度。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城乡公交的文献,从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公交基础设施、公交优化三个方面综合阐述国内外学者对城乡公交的研究状况。国外学者更加注重城乡公交的服务系统,希望通过不断创新的公交服务系统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居民出行需求。国内学者更加注重从居民出行需求来考虑公交线网的布局,通过对未来年城乡客流预测来研究城乡公交运营模式,同时提出对城乡公交的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力度,增强改善规模。
文献综述
基于农村居民出行需求的城乡公交研究
城乡公交的核心要义是为民服务,城乡居民的出行特征是交通规划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掌握居民出行需求的依据,研究城乡公交应该从居民出行需求、出行特征开始,把握居民的出行特征才能布局规划出高效的公交线网。
王熙蕊、赵永胜、赵琳娜、刘武等人[6-9]分析影响城乡公交出行需求的因素,采用调查问卷法获得有关城乡居民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和意向数据,王熙蕊通过对比城市内部公交与城乡公交的异同,基于结构方程理论分析城乡公交出行需求的特点;赵永胜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影响城乡公交客流需求的主要因素,针对公交线网中的主干线和支线提出布设方法,对主干线和支线上的公交运营提出优化方案;赵琳娜、刘武等人分别通过出行调查意向问卷设计和建立服务乘客满意度模型反映乘客公交出行满意度,赵琳娜在公交出行服务需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通勤乘客与非通勤乘客的满意度不同影响因素。
P Attaluri[10]等人利用广义线性模型能够更准确的模拟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需求,虽然该模型与其他公交系统需求估计模型更简单,但为校准而收集的数据更为耗时和复杂。Nuworsoo C[11]等人认为低收入人群相比高收入人群会更倾向于公交出行,并通过居民出行调查分析公共交通收费的变化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选取影响城乡居民出行因素进而设计调查问卷对城乡公交进行研究,能够清晰的显示居民对城乡公交运行的满意度,以及获取影响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主要因素,利用公交系统需求估计等模型模拟城乡公交需求,但需要大量的数据,需要采访当地居民,并且问卷及数据的可信度存在一定的误差。
基于公交基础设施的城乡公交研究
基础设施为公交的支撑柱,良好的城乡公交运行基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运行线路、停靠站、公交类型等,[12-13]国内外不少对于城乡公交基础设施连续性、公交线路一体化等的研究。
Mulley C[14]与戢晓峰[15]分别指出城乡公交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公交底线公平的评价指标。Mulley C认为公交在大城市得到振兴但在农村地区因缺乏连续的公交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缺乏导致被社会排斥。戢晓峰等人,选取公交服务公平性、公交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公交保障公平性3个指标构建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制村通畅率、县道铺装率等城乡公交基础设施指标进行欠发达地区公交底线公平研究。
程立勤[16]提出城乡公交线网可分为主干线、次干线以及支线三个层次,并通过研究城乡一体化客流需求特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分层优化模型来进一步研究城乡公交线网优化问题。苏宣霖[17]利用综合增长率法和Maltus 人口增长模型进行小镇未来年交通出行需求的预测,采用最大线路效率搜索法进行城乡公交主干线布设,采用最小树与最短回路相结合法进行城乡公交支线布设,在此基础上增添补充联络线,并利用城乡公交线网评价指标对规划线网进行评价。唐清[18]构建基于城乡公交客流需求预测模型,通过研究公交线网布局影响因素及乘客出行成本来寻求合理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布局规划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