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5-17 22:44:15

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全球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商务经济时代已然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与其相伴的电子商务崛起是势在必行的。第三方支付作为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性支付平台,已然成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翘楚,不仅是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动力,而且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支撑力量,同时也弥补了银行服务功能的短板,具有健全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功能的作用。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在支付领域占有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和新鲜支付体验的同时也给传统支付行业的垄断者——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大,两者的关系已经从最初的合作转变为竞争与合作并存。商业银行面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响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 这将是商业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解析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入手,剖析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挑战合作共赢。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1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个新兴的支付平台,在我国发展仅有十余年的历史。2003年10月,淘宝成立了支付宝,次年12月,支付宝从淘宝中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同年,银行推出快捷支付业务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2005年9月,腾讯推出财付通,并将其逐渐打造成专业的在线支付平台,与腾讯QQ、腾讯拍拍网很好的融合。截止到 2011年底,第三方支付几乎覆盖了包括 B2B、B2C 在内所有电子商务领域。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和飞速发展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2010年9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截止到 2015年3月,央行已经分 8 批为270家支付机构发放了业务牌照。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为36,589.1 亿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69.32%;2016年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156,104亿元,2018 年到达 228,863亿元。尽管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的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但是交易规模总量保持 稳步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交易规模在未来还会继续增长,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

2.2第三方支付理论研究

2.2.3国外相关研究

在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方面,John Simpson(2012)分别分析并比较了互联网金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传统金融业、银行业造成的影响,提出网上银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全面的服务,解决了银行网点的地域限制问题,对现有银行业是一大发展补充 。在第三方支付的理论研究方面,Cynthia L. Corritore(2003)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同其用户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反馈关系,对于用户来说其会比较第三方支付平台并选择信用度较高的进行使用,而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会对用户的消费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并予以相应的服务。Andres Guadamuz (2004)认为,第三方支付拥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平台自身风险仍存在,不可忽视;Hanno Beck(2001)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的影响,作者认为通过使用互联网,银行可以大幅降低自身运营成本,银行可以减少自身分支机构的设立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一些信用度较高并且具有充足资金的公司会对银行形成竞争,但仅仅是对于风险程度较低的标准化金融产品而言;Catherine S. Weir, James N. Anderson, Mervyn A. Jack (2006) 以网上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使用网上银行能够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作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商业银行需要大力鼓励客户使用网上银行,增加网上银行的普及度,并且着力于改善网上银行的客户使用体验的建议。

2.2.4国内相关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