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世言》主谓式复音词研究综述
汉语构词法是沿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路径前进的。凭借着复杂的声韵系统,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仅存在着少量的复音词。然而随着语音系统的简化,很多词在上古时期的读音原本是不同的,到了中古变得相同了,这就影响了语义的准确表达。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的更新与外来事物的涌入,人们需要大量的新词来称述这些事物。于是词汇复音化成为应对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复音词也逐渐成为汉语的主流。汉语复音化倾向在甲骨文中有所展现,到战国晚期到东汉时期,复音词的数量就超过了单音词。
如何界定复音词,学界存在着争议。正如王力先生在《词和仂语的界限》中所说:“词和仂语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词和词组该以何种标准,一直众说纷纭。王力先生又提出“仂语的凝固化”的说法,“凝固化”包含着哪几方面的内涵,这也是一个问题。赵克勤先生认为:“采取从宽原则,只要它们在古籍中经常出现,而形式比较固定,就应该承认它们是复音词,而不是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即是以出现频率为判定标准。这种判定是有失偏颇的。 “却问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新婚别》),这两句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前者意为“妻子和儿女”,而后者意为“男性的异性配偶”。两句中的“妻子”一词,形式虽然相同,意义却并不相同,如赵克勤先生那般一概而论,是很不妥当的。我们比较赞成马真先生在《先秦复音词初探》一文中提出的看法,从词义角度出发,他认为:“划分先秦的复音词,主要应从词汇意义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即考察复音组合的结合程度是否紧密,它们是否已经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吕叔湘先生提出词义不能成为唯一的判定标准,他认为:“由于汉语缺乏发达的形态,因而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难以根据单一标准,而是常常要综合几方面的标准。”周亚生先生也提出:“还是应该把意义和形式分析结合起来。”程湘清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倡:“具体认定一个双音词,就要从语法形式,词汇意义,修辞手法以至使用频率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郭萍在《lt;孟子gt;复音词研究》中以词义判定为主,其他手段为辅,共列出十四条条例,对复音词的判定标准做了详细的阐释。综合上述各家的观点,我们对王力先生所说的“仂语的凝固化”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复音词该如何分类,这也存在着一些争议。王力先生将复音词分为三大类:(一)联绵字;(二)词根加词头、词尾;(三)仂语的凝固化。更多学者会对复音词做更细致的划分。我们通常赞成程湘清先生在《汉语专书复音词研究》中提出的分类方法;先将复音词分为单纯复音词与合成复音词两大类;单纯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双声、叠韵、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叠字(重叠单纯词)、音译词;合成复音词分为联合式、主谓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附加式(前缀、后缀)、重叠式、综合式。各家在名称称述上有所不同亦各有理据,主谓式有称陈述式、表述式,支配式有称动宾式、述宾式,补充式有称动结式等。我们发现对“名 量”式的划分,学界争议比较大,或将它归入补充式,或归入偏正式,或归入附加式,或归入并列式,也有学者支持另立名量式。董志翘先生在《汉语“名量”式复合词的几个相关问题》一文中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
关于专书研究的重要性,郭锡良先生在《古汉语语法研究刍议》写道:“三千多年来的汉语语法史必须建立在断代研究的基础上,而断代研究又需要从专书的语法研究开始”,“每部书的各种语法成分和各种句式都应力求穷尽的描写,既做出定性分析,又做出定量分析。有了专书研究的基础,再作同时代的综合归纳,一部断代语法就出来了。几部断代语法进行历史的联系、比较,就成了一部材料丰富的汉语语法史。”专书复音词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自1978年陈克炯发表《lt;左传gt;复音词初探》起,引发了专书复音词研究热潮。马真、程湘清、周亚生等人对复音词的判定、构造方式、单音词复音化倾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阐述。专书复音词研究涉及书目包括《诗经》、《论语》、《韩非子》、《墨子》、《说文解字》、《搜神记》、《世说新语》、《百喻经》、《宋书》、《聊斋志异》等经史子集各类作品,成果颇丰。多数学者遵循程湘清先生在《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一书中提出研究方法:(1)解剖麻雀,由点窥面;(2)历史比较,鉴别异同;(3)分门别类,静态描写;(4)定量分析,从数求质。对于专书中某一类复音词的研究,我们也遵循这种方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书?朱庆之在《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提出理想语料的三大条件:(1)内容具有广阔的社会文化生活覆盖面,(2)语体不过于典雅而合有较多的口语成分,(3)基本保持历史原样,年代大致可考,并具有充足的数量。程湘清先生认为适当的语料:“第一,要看口述或撰写某部专书的作者是否属于该断代,这需要作一番专书及其作者的辨伪的工作。第二要看专书的语言是否直接接近该断代的口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标准。第三,要看专书的篇幅大小是否具备相当的语言容量。”我们选择《型世言》做研究,因为它作为一部晚明短篇小说集,描绘了光怪陆离的社会景象和市井百姓的生存状况,全书约四十万字,含有丰富的俗语词、口语词,是公认的具有研究价值的语料。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十卷,四十回,陆人龙著。陆人龙,字君翼,生平不详,明末书坊主陆云龙(公元1587—公元1666)之弟,参与过其兄主持的峥霄馆的刊刻和选编工作,除《型世言》之外,还创作有《辽海丹忠录》(刊于崇祯3年)。“型世”即“树型今世”(陆云龙《型世言》第三回小序)。陈辽认为它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原本藏于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华裔学者陈庆浩和韩国学者朴在渊于1992年与1993年先后出版了此书的影印本和汉文校注本。该书广泛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显示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脉络。夏咸淳认为:“多侧面地描绘了明末光怪陆离的世相和污浊浇薄的世风,透露出明朝行将灭亡的迹象”,“揭示了明末社会道德普遍沦丧的丑恶现象,并侧重解剖lsquo;财rsquo;与lsquo;色rsquo;这两个毒瘤”。《型世言》描写了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恶棍横行、世风败坏的景象,描绘了当时普通百姓生产经营状况和农村的苦难生活。同时,《型世言》包含明显的说教意识,这与明末社会危机不无关系,但大量忠臣孝子贞妇烈女的故事,不免令人感到乏味。
上世纪九十年代,新被发现的《型世言》引发了一波研究热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有所消退。近三十年来,经过学者们的辛劳工作,关于《型世言》研究的成果已颇为可观。涉及语法词汇的论文有近百篇之多,但在复音词研究的方面尚有缺憾。我们选择《型世言》主谓式复音词作为课题,意在展现明末主谓式复音词的大致情状,期以稍稍弥补这空缺中的一隅。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