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本文从国内外电子支付的研究现状和电子支付存在的风险以及安全策略方面,总结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1.电子支付的研究现状
1.1国内电子支付的研究现状
黄力(2012)认为,我国电子支付系统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部分银行无法提供全国联网的电子支付服务;在实现传统支付系统到电子支付系统的改造过程中,银行间缺乏合作,各自为政,未形成大型的支付网关,电子支付结算体系覆盖面较小;电子支付业务的标准性差,数据传输和处理标准不统一;电子支付的法律框架亟待健全、完善等等[1]。虽然我国的电子支付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像支付宝、财付通的快速发展都为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尤其在2013年微信开通了支付功能。
韩煦(2014)分析了2013年8月5日微信开通支付功能以来,这个产品仅运行了百日,微信支付正以平均20万的每日新增用户数飞速发展。截至11月20日,开通微信支付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000万[2]。郭旭(2014)通过分析了解到,2013年8月5日下午3时左右,腾讯正式发布微信5.0。正式开启微信支付模式。微信支付的推出使得微信能够直接在应用内部实现交易和结算,使得微信的各项功能实现生态闭环,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步骤[3]。此后众多企业和商家一直等待微信支付接口的正式开放。2014年1月4日,微信在产品内添加由嘀嘀打车提供的打车功能。2014年3月4日微信官方宣布微信支付接口即日起向已通过认证的服务号开放。通过调用微信支付接口,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可直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微信支付。2014年4月8日,微信智能开放平台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6月13日,微信支付推出多个新产品,包括具备储值功能的微信零钱,以及信用卡还款功能。腾讯于2014年5月14日发布报告称,截至2014年3月31日,微信海内外月活跃用户总数已经达到3.96亿,与2013年的3.55亿相比,增长了4000万。
由此可见,微信支付功能的开通,标志着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里程碑意义不仅在于为网购人群增加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将第三方支付工具与社交软件的结合变成了现实,移动支付变得更加具有便捷性、即时性和易操作性。
1.2国外电子支付的研究现状
从现有文献中可以得知,2009年欧洲支付市场出现了急速结构性变动呈现加速现象,对整个网络支付市场带来重大的改变,传统的服务供应商如PayPal、Amazon和Google开始提供支付服务与部分传统银行业务[4]。
随着欧洲银行的信贷紧缩、电子商务的环球化以及欧洲支付服务指引(PaymentServicesDirective)的实施,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大型服务商已逐步建立了信任,再配合支付服务指引容许这些服务商有限度进入金融服务,上千万的网络购物者对大型服务商如PayPal、Amazon和Google等从过去的支付、购物、搜寻等服务建立的信任将延伸至附加的金融服务上。截至2009年,PayPal在全球拥有7.8千万个活跃账户(账户总数达到2亿个),并且正在快速增长,提供的服务遍布190个国家并提供高达24种货币的账户。除了以上机构,国外还有很多不同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相继推出了不少的电子支付产品,并且部分已经提供支付相关的信贷服务,也有部分机构已经拥有银行牌照并有进入银行业的意图[5-1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